这几天,细心的市民会发现,除了路口执勤的交警多了之外,一些路段如舜水路、阳明路、新建路、南雷路等地,“拒绝城区鸣喇叭、争做文明驾驶人”、“禁鸣喇叭减噪音、宜居城市大家建”等宣传横幅也格外醒目。原来,这段时间,交警部门正加大力度对在城区禁鸣区内鸣喇叭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整治。
禁鸣区内,喇叭声此起彼伏
按规定,我市城区梁周线和城东路形成的封闭区域为禁鸣区域。然而,市民朋友只要有心,在禁鸣区域内任何一条道路,均可以听见汽车、摩托车鸣喇叭的声音。前天下午,记者在余姚书城前面的余马岗观察了一会儿,发现鸣喇叭的人非常多。车道被摩托车、电动车占据了,鸣喇叭;前面车辆开得慢了一些,鸣喇叭;拐弯时发现有其他车辆或行人通过,鸣喇叭。在各个时段各个方向,喇叭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记者采访了几位正在路口等待绿灯的驾驶员。一位姓李的轿车驾驶员坦言,他也曾鸣过喇叭,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说,本来他的车辆要往右转,但右转车道被自行车、三轮车等车辆挡住了去路,而前面绿灯闪烁只有几秒钟,在这种情况下他鸣过喇叭。其他几位驾驶员的意思基本相似,那就是驾驶员不会平白无故鸣喇叭,鸣喇叭是因为遇到了情况。
鸣喇叭,周边居民很受伤
广大市民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针对不少车辆在禁鸣区域内鸣喇叭的现象,很多市民颇有微辞。家住舜江名苑的张大伯对此意见很大,张大伯的住房临街,而且在二楼,所以下面道路上有什么声音他都听得清清楚楚。他说,车辆鸣喇叭对经过的行人影响有限,但对他这样一位年逾七旬的住户来说,影响特别大。车辆乱鸣喇叭特别是晚上鸣喇叭让张大伯经常睡不着。
有关专家指出,噪音在55分贝以上,人就会感到很吵闹,70分贝以上对大脑听觉神经细胞会造成损伤,长期在7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生活,人致聋率的比例会大幅提高。汽车乱鸣喇叭还可能导致人们精神烦躁、神经系统错乱。长期处在高噪音环境下,会影响人大脑神经细胞对正常信息存储、分析和传递的综合能力,使人注意力下降,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因此每年的中考、高考前夕,本报市民热线均会接到不少车辆鸣喇叭影响他人学习的投诉。
交警已经开出数十张罚单
为给广大市民营造一个安静的居住环境,我市交警部门决定对在城区禁鸣区域内鸣喇叭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整治。前几天,交警大队制作了100幅宣传横幅,悬挂于城区主要街道,还制作了8幅落地广告,安放在禁鸣区域内醒目的路口;各路口的电子显示屏也滚动播放禁鸣区域内禁鸣喇叭的宣传口号。
前天下午,记者在余马岗看到,短短一小时,就有10多辆轿车被交警拦下,而处罚的理由只有一个:在禁鸣区鸣喇叭。据交警大队民警介绍,加上其他几个执勤点的情况,这几天已经有数十人为违法鸣喇叭“埋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2条规定,机动车不得在管制区域或者路段鸣喇叭。《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74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不按规定鸣喇叭示意或者在禁止鸣喇叭的区域、路段鸣喇叭的,处五十元罚款。 (刘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