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数字】2008年,我市农村居民居住质量指数达到95.8%,较上年上升了1.8个百分点,比农村全面小康75%的标准高出了2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信息化程度达73.9%,比上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高于农村全面小康社会60%的标准值13.9个百分点。
【幸福感受】慈溪附海镇花木村的方叶平心里一直乐滋滋的,作为该镇第一批经申请获准购买农民公寓的农民,近期搬进了银桂花苑。他说,原来一家三口住在一间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现在只花了少量的钱就买到了这么漂亮的房子,真是太高兴了。还有,现在公交车开通后,到浒山去坐车只要半小时就到了。
今年,镇海区临江片农村截污工程开工,前不久,十七房村污水处理项目完工,至此,镇海区已累计投入1.3亿元,完成对39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慈溪市已累计完成镇级主干河道和二类河道整治335条、长684公里;鄞州区去年提出用4年时间对100家规模以上农村菜市场进行改造升级,今年在去年完成25家的基础上将再完成35家;余姚市已建造了176座村落文化宫,有265个村建成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室……
农村落后于城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农村公共服务欠缺。如何拉近农村与城市的距离,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实现农村全面小康?“近几年来,我市的工作思路和实践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即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戴国华说,在城乡一体化规划这个龙头的带动下,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百千”工程,各地相继完善了镇、村布局规划,并加大资金投入,大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
以2008年为例,全市各级财政及村集体、农户共投入15.87亿元,新建村内主干道753.9公里,新建公共厕所737座,新增垃圾箱两万多个,新增村内河沟池塘整治面积4.5万平方米,新装路灯5680盏,新增绿化面积65.5万平方米。慈溪市基本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供电通信、有线电视、文化健身、现代物流、医疗卫生等。全市农村公路达到“村村通”,农民可以在家门口坐公交车进城;“千里清水河道工程”,让农村河道清水长流;“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让越来越多的村庄从“脏乱差”转变为路平、灯亮、景绿的美丽村庄。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则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投入,也是根治农村环境污染的重大举措。从2008年开始,我市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将世行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5000万美元贷款中的2000万美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整合市有关部门的专项资金,设立市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资金,各县(市)区财政按比例配套,总投入将达5亿元。2008年编制起草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规划,并实施第一批16个村试点。去年和今年全市新增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池1.1万立方米。鄞州区着力推进五大片区污水管网及鄞西、滨海污水处理厂建设,还对不能纳入排污管的山区半山区村,采取人工湿地、厌氧池等分散式生态模式进行处理,去年已完成24个村的38个点建设。
农村自来水二次改造,让许多农民与城里人一样喝上清洁水。缺水的慈溪市,现有85%的农村地区实现区域大网供水,自来水和清洁饮用水实现人口全覆盖;鄞州区通过建设区域供水网络工程,完成农村供水管网改造,让40万群众用上优质的水库水。
农村电网改造让城乡居民同网同价,既方便了农民使用家电,也促进了农村消费。余姚市率先实现电气化村全覆盖,镇海区实现“镇镇电气化村”,江北区完成25个村电气化改造。此外,宽带网已覆盖全市所有乡镇,通村率达96%,为农民打开了一扇扇通向世界的窗。
记者朱军备 慈溪记者站赵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