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是载体,需求是市场,品牌会影响和反映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建立品牌是食品行业转型外的又一要务,也是我市商贸流通工作中的要点。北大纵横合伙人崔凯说,品牌背后隐藏的第一位是诚信、质量,企业经营生产的食品要质量安全、味道佳美。同时,隐藏在品牌后面的是一个现代化经营理念,就是不要再卖盒饭,要开大酒店,应该从战略性出发求长远发展。
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企业对接、单品给合”的原则,创造性地推进宁波名品直销中心建设。南昌宁波名品直销中心5月正式开业,有46家宁波品牌企业入驻,参销商品多达5000余种,为宁波的名品生产企业完善营销体系、拓展国内市场打造了第一个全国直销网络站点。9月,重庆宁波名品直销中心正式开业,有80家宁波企业入驻,涉及商品6000余种。该类名品直销中心的建设,既有效拓宽了宁波产品“走出去”的通道,又为下一步加快全国布点积累了经验,更提升了甬企品牌的知名度。
“五大优势”招商引资 市际合作促对接从1980年批准成立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东方眼镜制造有限公司以来,到2008年12月底,我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12442家,合同外资384.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7.45亿美元。日本三井物产、日新制钢、伊藤忠商事、丸红、山阳特殊制钢、住友、三菱商事、三菱化学、东芝,韩国LG、三星重工、SK,美国陶氏、埃索、杜邦、通用、马士基、约翰迪尔、TRW,荷兰阿克苏,英国BP,德国麦德龙、德马格、康迪泰克,法国家乐福、欧尚、百安居、梅塞尔、林德,香港和记黄埔,台湾台塑等35家500强企业落户宁波,在宁波投资兴办了67家企业。
另外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也一直是我市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今年我市仍发挥五大优势招商引资。
港口优势。我市拥有中国第二、世界第四的港口,是引进500强企业的最大优势所在。近10年来,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年均递增13.5%,集装箱吞吐量年均递增37.8%。宁波港现有万吨级以上泊位65个,集装箱航线210多条,与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港口通航。港口的高速发展,有力地提升了我市外向型经济和招商引资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市引进500强企业项目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
体制优势。我市是国内最早实施股份制改革的地区之一,市场经济氛围比较浓厚,民营经济已占全市经济的90%左右,是我市保持灵活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力量,为引进外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与上海经济相融的地域优势。通过实施“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战略,尤其是杭州湾大桥贯通后缩短了我市与上海的距离,我市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块状经济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之所以能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块状经济的快速发展。鄞州的汽配产业群、北仑的塑机产业群、宁海北仑的文具产业群,以及象山的针织服装产业群,再加上镇海的石化产业群等极具规模的块状经济在我市已有十几个,成为我市经济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也是我市引进500强企业项目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保障。
计划单列的政策优势。我市计划单列以来,共出台了个促进经济发展的地方政策,其中有个与引进外资有关,为我市引进外资特别是500强企业项目提供了有力保证。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市内外贸兼顾,除了加强外贸复苏,招商引资,我市还加强市际内外贸企业与国内外大采购商合作的组织协调,加强对接洽谈。我市4月份成功促成武汉中百集团在我市大额采购。武汉中百集团在甬与我市博洋家纺、彬彬文具等50余家优势企业对接洽谈,共下单5000多万元,签订了20余份产销合作协议。同时,部分甬企与武汉中百集团构建了长期合作关系,为进一步与其他商业集团合作提供了模式。(本网记者陈锦源通讯员刘沛沛毛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