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给公路穿上一层薄薄的“纤维衣”,不仅抗拉强度提高了30%,抗车辙性能也增加了3倍。昨天,记者从市公路管理局获悉,我市一项从法国引进的公路养护技术——纤维沥青碎石封层技术,经本地创新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在全省公路养护系统全面推广。
一般来说,新建公路沥青路面运营三到四年后,会产生细小的裂缝、车辙、坑槽等病害。“这时,路面并无大中修的必要,但如果任其发展,雨水渗透、车辆碾压等将使路况质量进一步恶化。”市公路管理局局长助理卢照辉告诉记者,如何在公路出现“小病”时做预防性养护,是公路管养中的一大难题。
按照以往的修补程序,路面出现小裂缝后只能进行简单的封闭处理,裂缝扩大后进行灌缝,其他病害则采用局部修补。但这些修补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而纤维沥青碎石封层技术则是在沥青修补破损路面的基础上,铺上一层以玻璃纤维、改性乳化沥青、碎石等为原料的磨耗层,这样粘合起来只有5毫米左右厚度的“三明治”就好比一层具有高弹性和高强度的防水网垫,不仅能阻挡雨水渗透,也加强了路面的抗压、抗拉性。
“由于玻璃纤维的熔点和抗拉强度相对较低,为了更好地提高路面使用性能,我们用熔点和强度更高的玄武岩纤维代替玻璃纤维,这样结合性更好、强度更高。”卢照辉说,运用玄武岩纤维沥青碎石封层,每平方米路面的修补成本为20多元,若采用一般大中修的施工,每平方米路面的成本则在100元左右。从长远来讲,新技术提高了公路的使用效率,延长了大中修周期,最终减少了经费投入。
宁波日报记者秦 羽 通讯员褚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