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市10万亩“示范田”亩产值超过万元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12-14 08:16:57

  中国宁波网讯 通过改变种植模式,每亩田块的收益达到万元以上,你相信吗?家住象山墙头镇的农民李志国将以往单纯种植草莓的粗放型种植模式转变为“优质草莓—叶菜”的轮作集约型种植模式,去年仅草莓一项就收益1.4万元,掘到了一大桶金。

  李志国是我市众多“万元地”高效种植模式受益农民中的一位。目前,我市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5亩,要让农民在农田上增加收入,除了规模化经营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增加科技含量,改变传统的农作制度。今年年初,全市农业部门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通过组织培训班、召开信息发布会与现场会、建立农民电子信箱、发送书籍等方式,将“大棚草莓—早稻(瓜、菜)”、“春秋两季大棚西瓜”、“鸡稻轮作”等十大类21种亩产值超过万元的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向农民进行推广,取得显著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底,我市“万元地”推广面积已达10万亩,平均亩产值超万元。

  平原地区主推“榨菜—黄瓜—雪菜”、“榨菜—辣椒一年两熟”等模式,丘陵地区及奉化、慈溪、象山、鄞州等地草莓产区则以“大棚草莓—早稻(瓜、菜)”、“草莓—西瓜”为主打,根据各地农业链条、生态模式不同,市农业部门推广不同的高效种植模式,让农田流金淌银。在余姚平原稻区,每年都会有部分农田因冬种作物搭配不合理或冬种成本过高等原因导致收益不高,变成农民眼中的“鸡肋”。宁波市和余姚市农技总站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根据这些地方的农业特点对症下药,建立了22个百亩示范方,大力推广冬季大小麦种植,一下子让这些农田产值提高30%。现在,在余姚1万多亩冬闲田上已经形成颇具特色的“稻麦两熟”高效农作模式种植群。

  “一个棚、两批鸡、三亩稻、四千斤粮、五千斤鸡肉、六千元收入”是余姚阳明街道农民口口相传的一条顺口溜,说的正是“鸡稻轮作”高产模式。据统计,这项技术亩均产值1.8万元,高的可超2万元,推广面积已近千亩。与“鸡稻轮作”高产模式一样,“稻田养蟹(鱼)”、“茭白田养鳖”、“大棚草莓—早稻”等高效种养模式利用生态除虫、水旱交替等办法减少农产品的病虫害,不仅让农民鼓了钱袋,更让他们尝到了绿色种植的甜头。

  宁波日报记者 陈亮 冯军 王量迪 通讯员 王伟霞 卢众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