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在南极科考的熊尚凌博士发来一线资料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9-12-17 07:37:56

熊尚凌博士采集样本。

熊尚凌博士近照。

途中加油。

  中国宁波网讯 目前,正在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全球瞩目,全球变暖将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那么,全球变暖已给南极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昨日,正在南极科考的浙江万里学院熊尚凌博士,通过电子邮件,给本报发来一线资料。气候变暖带来的种种不利现象,让这位科考博士忧心忡忡。

  冰山在南移

  熊尚凌博士10月11日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向南极前进。在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迅速变换后,他终于进入南极圈。

  11月1日,熊博士正在船舱内听一位老队员讲述极地科考经验。突然,广播里传来船长的声音:“船右舷700米处发现冰山。”顷刻间,大家都拥向甲板,争相目睹这次科考之旅的首座冰山。

  一座冰山凸显出来,熊博士赶紧拿相机拍了几张。

  熊博士当时写下的冰山位置是61°18′18″。据有多年南极科考经验、国家海洋局预报中心的殷长山工程师介绍,往年来南极初次遇见冰山时,纬度在58°左右。冰山每年都有在南移,今年是在61°18′18″处。可见,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也在逐渐融化,随着海流南移了。

  企鹅食物源减少

  11月12日凌晨,考察队抵达长城站。熊博士和富有经验的李忠工程师一起,到长城站附近采样和监测。在长城站的56个小时里,熊博士只遇到了2只帽带企鹅。

  在南极做磷虾资源研究的学者发现,现在能监测到磷虾的频率越来越低,磷虾资源明显减少。一位专家说:“往年,长城站周边的海域就可以直接捞到磷虾。今年,我特地沿海边行走了约3公里,没有发现任何成年体的磷虾。”

  磷虾是帽带企鹅的主要食物,它的减少对帽带企鹅的生存将产生重大影响。

  冰厚度减薄

  12月8日,“雪龙”号终于接近中山站,航行进入拱冰前行模式。从船掀开的海冰来看,厚度1米有余。据老队员介绍,去年到中山站时,冰上积雪有1米多,冰的厚度在2米左右。

  由于今年普里兹湾的冰情特殊,靠近中山站附近时,冰裂缝较多,冰的承重能力降低,因此,利用雪地车冰上卸货危险性大,科考队只能利用两架直升飞机卸运物资。

  紫外线更强烈

  南极的紫外线十分强烈。熊博士和在冰面上工作的其他队员一样,除了眼圈周围在墨镜的保护下肤色正常外,其他部分都晒成黑色,有的甚至被灼伤。他说:“臭氧层的破坏状况,在极地直接显现出来了。虽然队医一直要求大家戴面罩,但干起活来戴面罩很不便,因此,只能任其暴晒。”

  现在,熊博士和队员们24小时待命,随时听候船长的调遣,卸运物资。此外,他还要设法开展自己的科考工作。熊博士说:“但愿我们的研究能为人类更好的生活提供一些帮助。”

  ■新闻背景

  浙江万里学院熊尚凌博士,作为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的队员,此次执行南极阿曼达湾ASPA168号特别保护区科考项目。南极阿曼达湾ASPA168号特别保护区位于我国中山站东北方向22公里处,以帝企鹅为主要保护对象。

    东南商报记者 毛信意 通讯员 严希希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