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白求恩式的好医生"唐锡尔的最后26个月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9-12-18 07:18:54

唐锡尔的小女儿在整理父亲的医疗日记。

  ■《唐医生,您一路走好》后续

  昨天上午,刚刚去世的唐锡尔医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狭小的病房人来人往,除了家人亲属外,还有生前的老同事、老朋友,以前的病人,为他治疗的医护人员……

  “还差6天,他住进我们医院刚好26个月。”唐锡尔的主治医生、市第二医院普外一科主任陈平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

  过去的这26个月,科里的医务人员和唐锡尔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点滴往事宛如昨日。他们说——

  这个勤奋的老人,病床边总是放着厚厚的书,一有空就读啊写啊;

  这个善良的老人,重病在身还不忍心推掉病人,一看就是大半天;

  这个谦和的老人,再难受也不愿给护士添麻烦,哪怕只是打个针也会客气地致谢;

  这个坚强的老人,总相信自己会好起来,再小的希望都会让他有信心扛过痛苦……

  女儿说:爸爸是在享受工作

  在病中还给人看病

  2007年秋季的某一天,普外科护士长陆萍已看了两次手表——都过去半小时了,唐医生怎么还没看完啊?她在护士站里为唐医生捏了把汗,动完大手术才10余天,他坚持得住吗?

  病房里有一位来自象山石浦的肝病患者,姓陆。听说唐医生医术高,医德更高,就慕名前来。在唐医生供职的市传染病医院扑了个空后,他打听了好久才打听到唐锡尔医生生病了,住在二院的普外科,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唐医生的病房门口徘徊了许久。被唐医生发现后,马上被请了进去。他说明了来意,又带着歉意:“真不该打扰你,可给你看过我才放心。”

  唐医生摆摆手,说没事。慢慢地戴上了老花镜,把病人拿来的病历、化验单、诊断书一张张地翻看。“最近胃口好吗?有没有吃生冷海鲜?心情怎么样?”仔仔细细地询问起来。然后唐医生把对肝病的一些建议都详细地给病人说了一遍,怕他忘记了,还拿了纸,用很工整的字体写了下来。

  陆师傅从唐医生的病房里出来时,已经快过一小时了。陆师傅见识了唐医生的工作劲后,说:“唐医生,你看病时,一点也不像生病的人。”

  主治医生、普外科主任陈平说,唐医生从2007年10月22日住进市二院后,全市各地的病人来找他看病的不断。除非在手术室,唐医生从来没有把人拒之门外。同事、朋友们有时不理解:“老唐都病成这样了,还给病人看病?”小女儿唐意红很了解爸爸:“爸爸住院后,一直想着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去。在病中给人看病,那是爸爸在享受工作的乐趣。”

  女婿说:他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病房里放满医学书

  昨天,小女婿站在唐锡尔的病床边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这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的人。”唐锡尔的爱好是什么?在这个病区连刚刚分配来的小护士都知道:“唐医生爱看书。”

  唐锡尔一住院就得知自己患的是直肠癌,晚期。但在之前的19个月,唐锡尔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他的病床边都是一本本砖头一样厚的书。清一色的医学书,全英文。本来就不大的病床被书占去了一大半。

  他一边看书一边把找到的新内容摘抄出来,密密麻麻,还标上了红线、蓝线。摘录的纸一张又一张。昨天,女儿为他整理资料时,发现他在病房中写的文稿有一大袋子。

  他最喜欢看的是医学最新文献。小女儿在中科院药物研究所供职,每次通电话时,唐锡尔惟一的要求是,到网上去搜点新的医学文献资料给他。

  唐锡尔生前说:给医学界留点资料

  每天都写医疗日记

  唐锡尔从住院开始就坚持写医疗日记。

  昨天,记者翻看他的医疗日记发现,这一页页写在诊断书背面的日记,还涉及自己的心情及病中所感,用相当理性、客观的态度,记录了他自己的各种化验数据、每一天的用药、医生诊断报告及自己身体各方面最真实的反应……很小很小的字,非常工整。

  有时候写得吃力,老伴心痛他:“老唐,等病好了再写吧,现在急着写这些干什么。”他不肯,他怕病好了许多东西记不清楚,坚持着:“患我这样病的人挺多的,留些资料给医学界,可能会有用处啊。”

  小女儿一有空就会从上海赶来陪陪爸爸。他一直说:“不用来,我很好,你有时间去多读点书。”小女儿现在已经是博士了,他还在继续说:“意红啊,你要再读上去。”唐意红看到蒙着白布的爸爸,泪如泉涌:“现在,再也没有人会在我耳边唠叨让我读书了。”

  护士长说:他不愿给别人添麻烦

  咬牙忍痛守着希望

  在唐锡尔去世之前,他已经有整整4个月没咽下一粒米,5个月没排出过大便。

  今年7月22日,唐锡尔被确诊为肠阻塞,手术治疗是最好的办法。可是,院里的专家,上海请来的专家反复讨论的结果却是,他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再接受手术了。

  陈平清楚地记得,当医护人员把这个结果告诉他的时候,他的眼神一点点黯淡下去:“哦,这样啊。”

  之后的5个月,他的心理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但希望总还是有的,唐意红告诉记者,从医一生的父亲最信科学,他相信新药很快就会出来,自己只要坚持到那一天就可以了。在给女儿的电话里,父亲说得最多的就是新药。哪几个国家的研究中心在研制,临床试验做到第几期,副作用是什么,问得清清楚楚。那点微弱的希望,支持他挨过了许多痛苦。

  癌症晚期的痛苦是难以想像的,排不出大便,没有办法吃东西,全靠输液维持生命。身上插了六七根管子,动弹不得,护士每两小时的翻身,变成了一种折磨。浑身都痛,晚期的癌痛已经延伸到神经末梢,连最细微的触痛对他来说都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疼。全身似乎都有针在扎,这种痛让他彻夜难以入眠。

  护士长陆萍回忆,晚上去查房的时候,常常会看到唐医生睁着眼躺在床上,轻轻叹着气,眼角有泪水滑落。她看了实在不忍:“唐老师,别忍着,我马上去叫医生。”唐锡尔多半会拒绝,说自己还好,没事。陆萍再三嘱咐,不要硬撑着,有事就叫。可之后,床铃一遍遍响起,都是别的患者痛得受不了拉的,唐锡尔很少会拉,他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

  不是没有办法对付癌痛,疼痛科医生楼尉告诉记者,有好多次他提出给唐医生打麻药来缓解他的癌痛,但唐医生每次都用“再等等看”来拒绝。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这种麻药多少有副作用,很容易造成意识模糊。他要努力保持清醒的头脑等待奇迹的出现。纵然艰难,坚持才有希望,他不放弃。

  女儿说:老爸强了一辈子总算服了次软

  他有一颗柔软的心

  奇迹最终没有出现,本月7日,唐锡尔因为病情恶化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进去之前,老伴拉着他的手:“坚强些,等你出来!”唐锡尔点点头,一周后,果然转到了普通病房。谁也不知道这一周他内心经历了怎么的挣扎,但出来的时候,原本求生欲很强的他对生死可以泰然处之了。

  “丧事要从简,”他对老伴说,“别买新衣服了,就穿你以前买的那件蓝色羽绒服,我怕冷。”以前不敢碰的话题现在说起来,语气很轻松。

  对家人明显依恋了,以前的他怕耽误家人工作生活,总喜欢把他们“赶”出病房,现在他总想把家人留在身边。从重症监护室出来的第一天晚上,老伴准备回去休息。唐锡尔突然拉住她的手:“让保姆回去,你留下来陪陪我吧,我的日子不多了。”给小女儿的电话里,他也一反常态:“要不你们回来看看我吧?”

  几天后,唐意红说起这个细节时止不住落泪:“我当时就觉得不好。老爸强了一辈子,总算服了次软。”

  当天晚上,唐意红和丈夫急急从上海赶回来,唐锡尔开始昏昏沉沉不会说话了,但他有意识,他拉着女婿的手,久久不肯放。

  好了,最亲最爱的人都回到身边了,没有遗憾了。太阳下山,天色渐暗,该告别了。2009年12月16日21点11分,68岁的唐锡尔走得很安详。

  ■相关链接

  市卫生局党委对唐锡尔的评价

  唐锡尔同志从医40多年来,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无私奉献,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病人极端负责;热爱本职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病人奉献自己的一切;恪守职业道德,从不以医谋私;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赢得了同行的高度评价和病人的普遍赞誉。

    记者 樊卓婧 卢科霞 文/摄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