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文联党组书记誓为宁波文艺繁荣栽苗浇水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9-12-18 12:31:05

  5年前,李浙杭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卸任,走马上任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在细致的调研后,他不禁有些着急:“宁波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宁波文艺事业的发展却明显跟不上脚步,与宁波在全国的城市地位很不匹配。”

  5年过去了,他所领导的市文联第六届委员会受到我市文艺工作者的交口称赞,“这是宁波最有作为的一届文联领导班子。”今天上午,这位我市文艺界的“当家人”在高票获得连任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他的焦虑和行动

  “文学艺术的水平高低,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标志。”“一件伟大的文艺作品、一个优秀的作家可以将一座城市立起来。”“文化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这是李浙杭5年来常挂在嘴上的几句话。

  这几句话,事实上也几乎构成了他5年来焦虑的源泉和行动的全部根据。作为计划单列市,宁波的经济指标走在全国前列,但5年前,“文艺甬军”在全国的名气并不响,“只是个别人在全国还算有点名气。”

  因此,花大力气、不遗余力地打造一支过硬的“文艺甬军”,便成了他担任市文联党组书记5年来贯穿始终的工作重点。在他的领导下,市文联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抓创作,5年来共出版了100多部作品,其中《浙东作家文丛》系列丛书72部。抓人才,不论身份,只要有才就扶持,不过主抓本土艺术家,“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土地有感情。”市文联不仅制定了优秀拔尖人才宣传推介规划、两年一度的奖励机制、重点项目扶持制度等,还根据艺术家的特点制定了一人一策的宽松政策,扶持他们成长,比如成立艾伟工作室、对长篇小说《大商无界》的创作实行签约制、通过筛选制确定我市著名报告文学作家蔡康担纲长篇报告文学《生死兄弟情》的创作等。抓未来,出版了《中小学生优秀文学作品选》。

  真心做文艺家的朋友

  不少与李浙杭相熟的人都会发现,这些年李浙杭说话做事的方式越来越没有“官样”,反倒越来越像是个友善、和蔼、热心的朋友。“如果他们有这种感觉就对了,我就是要做宁波文艺家们的真诚朋友和贴心人。”李浙杭笑着说。

  从走马上任市文联党组书记第一天起,李浙杭就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官。他说,艺术家都有个性,这种个性正是他们保持创作力的源泉之一,因此,在工作方法上要多联系、多服务、多沟通,而不能以训斥或急于求成的方法去做文艺工作者的工作,“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应当一元,但是艺术风格完全可以兼容并蓄,保持多样性。”他自豪地告诉记者,“这几年我们没有批评过一位艺术家。”

  “文联就是一根红线,文艺工作者是珍珠。”在他看来,文联尽管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纽带,其作用是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与文艺工作者进行沟通,但是文联绝对不是行政机关,而是为文艺工作者服务的机构,要为他们提供便利、维护权益,做好联络、沟通、协调、服务的工作,“文艺工作不是吆喝出来的。我们做工作不能摆谱子,而要春风化雨。”

  事实上,他更愿意为宁波文艺家们做个“后勤保障”人员。在他和他同事的努力下,现在市文联每年投入文艺创作的经费比5年前翻了好几番,光2008年在这方面的投入就在200万元以上。有些会员在生活或事业上遇到困难,凡是在李浙杭能力和职权范围内的正当要求,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热情地予以解决。

  甘于继续栽苗、浇水

  让李浙杭感到欣慰的是,如今“文艺甬军”已经初现端倪,在全国的地位已经凸显,“11个艺术门类和它们的子门类中均有在全国、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家。”5年来,有1人入选全国“四个一批”宣传文化人才工程,4人入选省“四个一批”宣传文化人才工程;1人获得鲁迅文学奖;6人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3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3人获省“青年文学之星”……

  不过,在李浙杭看来,“文艺甬军”要走的路还很长,“他们在全国的知名度还需要不断提高,目前没有一个可以自称全国大家。艺术有自身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还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做。”

  连任成功,他笑笑,“我愿意继续为宁波文艺的繁荣栽苗、浇水,为宁波的文艺工作者作嫁衣裳和铺路石。”他相信若干年后,他和他的同事现在栽的这些树苗总会长大成为茂密树林。

    记者 梅子满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