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忠(中)和科研人员在组培室。记者 卢科霞 摄
奉化农民企业家陈行忠投入3000多万元,聘请三位院士当顾问,创办起宁波华厦现代农业研究所。近日,记者在研究所组培楼里看到,8万株草莓苗在育瓶里长势喜人,这将改变奉化草莓靠外地供苗的现状。
客人一句闲聊,他看到机会
种过草莓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个品种的草莓,挂的果一年比一年小,口味也变得越来越差了。怎么办?要不断地引进新苗,增加投入。而华厦现代农业研究所的草莓种苗经过脱毒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曾捏过锄头柄的陈行忠今年48岁,他是奉化岳林街道村民,白手起家,在房地产领域取得成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他说:“我从小就是个农民。虽然房地产钱来得快,但是搞农业更加乐趣无穷。”
想到搞种苗组培,是一个偶然。有一次,他跟一个建德的客人接触,很自豪说到奉化草莓全国闻名。可建德客人却将他一军:“你不知道吗?奉化草莓苗都是我们建德培育的,你们自己培育不出来。”
闲聊结束后,建德客人老早淡忘了这次谈话。但有心的陈行忠却记住了:“为什么我们奉化不能自己搞?”陈行忠看到了机会。他与省农科院负责人陈剑平接触后,发现这个项目大有可为。
他了解到省农科院已与英国国际植物种苗贸易有限公司签订了5年的组培苗销售合作协议,但现有的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外商的需求。陈剑平有意与陈行忠合作,鼓励他建造组培中心,共同承担省农科院植物组培产业培育共性关键技术、新产品(种)创制及中试重大专项项目的研究,双方一拍即合。2007年下半年,陈行忠在尚桥茶场建造了6000多平方米、年组培育苗6000万株至8000万株能力的组培中心和实验室,还拥有500亩试验地。去年,经宁波市科技局批准,建立宁波华厦现代农业研究所。
虽然这个研究所还没有挂牌,但在尚桥的高速公路与铁路之间,一排红色的小别墅已耸立,朱蕉(观赏植物)苗、草莓苗已在小别墅里成长。
给科研人员公务员待遇
随后,陈行忠聘请来3位院士和多位生物学领域专家担任科技顾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原所长、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成卓敏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谢云陆加盟,承担组培育苗研发工作。还招收了20名西南大学、浙江林学院等院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负责组培育苗技术操作。
成卓敏也是宁波人,可以说是我国种苗脱毒领域的权威之一。他首先在世界上获得了抗病毒的转基因小麦植株,被评为1995年“世界十大科技新闻”和“95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成卓敏现在往返北京奉化两地,几乎每个月来奉化,在陈行忠的研究所里一住就是半个月。
为什么这个研究所能吸引到顶尖的农业生物技术的专家? 成卓敏给出了答案:华厦现代农业研究所虽不是第一家民营研究所,但其投入之多、规模之大、科技研发力量之强,在国内首屈一指,这体现了我国新时期农民进军现代农业的魄力和决心。他强调了一句:“他干了我们想干却没法干的事。”
陈行忠在一旁补充:“搞研究是他们专家行,可是怎么产业化,跟人谈生意,那还是我行。”
华厦现代农业研究所远离奉化市区,一开始,研究生和本科生不愿意来。陈行忠说:“这样吧,奉化的公务员什么样的待遇,我也给你们同样的待遇。”为了安心留住这些人才,他让他们都住在奉化市区,每天安排了专车接送,还请一位二级厨师负责伙食。
组培行业前景非常诱人
陈行忠说做贯了房地产生意,资金快进快出,很刺激,而农业的产生效益是相当缓慢的。从去年投入了2000多万建组培室,到今年再投1000万建造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和冷藏室,资金回拢比房地产慢了不止10倍。陈行忠总在感叹:“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你看到实验室的苗,一株变成2株,2株变成4株……心里就平静了。”
成卓敏也常给他打气:“这个行业前景非常诱人。”
据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以先进的生物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被誉为农业发展史上的第四次绿色革命。其特点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适宜的条件下,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植物的组织乃至单个细胞能够再生为完整植物;同时植物的茎尖、腋芽经组织培养,可育成大量的无病毒植株。因此作为一项先进、快速的繁殖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园林等各项生产中。
陈行忠也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朱蕉是一种国外常见的绿化植物,今年可培育朱蕉苗200万株,三年后年产苗将达到1000万株,产品全部出口。他还表示,今后研究所将配置国内一流的植物组培科技示范基地;建立朱蕉组培苗出口和国内繁育推广基地和脱毒草莓组培苗工厂化繁育基地;与国内外园艺花卉研发生产机构建立技术和业务合作关系,开拓红掌、百合等花卉生产业务,建设国内一流的花卉生产示范基地,提升当地朱蕉、草莓、花卉等产业化水平,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记者 卢科霞 通讯员 张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