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120,人手紧缺,急需急救医生“救急”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12-22 08:27:03

  昨天,市急救中心收到了宁波市太平洋慈善基金会捐赠的3辆崭新的救护车。至此,市急救中心在海曙、江东、江北三区共配备了28辆救护车,在中心本部、第二医院、宁大附院、中医院、鄞州人民医院和113医院分设了6个值班分站,形成了良好的急救网络。市急救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冷静说:“目前人手紧张尤其是急救医生的短缺,是制约急救网络发挥更大作用的短板。”

  中心日均急救出车67次

  记者在市急救中心看到一份记录。今年1月至11月,中心接到有效受理电话15万余个,急救出车2.16万趟,日均急救出车67次,平均出车时间为10.7分钟,中心分两班安排急救力量,有6辆救护车24小时待命。这样算来,在一个班次8小时里,每辆救护车平均出车11趟之多。中心办公室葛主任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市民急救的需求,从12月份起,中心确保白天有8辆救护车待命、晚上有6辆救护车待命。“每辆车配备3人,有司机、担架员,还有急救医生。”

  中心共有30名急救医生白班、夜班轮流换着,工作压力很大。记者随机从中心电脑记录中调出韦涛医生本月的出诊记录。他在2日当班的8小时里出车9趟,先到妇儿医院接急诊病人,再到联丰南区接患者,然后到江北清河路、绿梅新村等地,接的病人中有脑血管急症、腹痛、昏厥、车祸等不同种类。“很多时候刚把前一个病人送进医院就接到指令,要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中心有规定,接到指令15分钟内必须赶到现场。时间真的很紧张!”同时,要在短短的时间里对不同患者做出准确判断并进行急救,也使急救医生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中。“夏天时一个班次下来,衣服总是湿的,体力脑力都感到透支。”

  其他救护任务也很重

  市急救中心除了承担院前急救外,还有跨区域救护、各种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至11月,市急救中心完成507次跨区域救护,远至安徽、江西的来回需一天一夜。今年“两会”、浙洽会、服装节、高考等市级层面的重大活动中,中心提供医疗保障36次。

  招聘新人难,留人也难

  中心30名急救医生一半是本科毕业,中级职称的6个,以初级职称居多,没一人有副高职称,平均年龄30多岁。“急救医生承担着生命救护的责任,中心要求取得医师执业资格并有一定急救经验后才能上岗。”冷静说,一名医学专业本科生需在大医院进修半年,跟随救护车带教实习半年后,取得医师执业资格才能出诊。专科生毕业三年后才能考执业资格,所以至少三年后才能派上用场。去年新招来的8名医学专业毕业生目前仍在各大医院进修。

  一边是急救医生短缺,一边却是很多医学毕业生不愿来。这些年,中心很少能招到本地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多是来自湖南、湖北、内蒙古等地的毕业生。在职的急救医生也不太安心,每年有考研或去大医院应聘走人的。

  留不住急救医生的原因不外乎三种。一是同样是医生,搞院前急救的收入比大医院低得多。二是在大医院业务提高快,晋级也较快;而院前急救业务有局限,另外也没有单独的急救系列,在晋级上处于劣势。三是急救医生的社会认可度没有医院的医生来得高。这些导致不少医学专业毕业生做了数年院前急救后,纷纷跳槽。

  有识之士认为,120有生命的守护神之誉,也是一座城市医疗抢救水平的集中体现。让城市急救网络充分发挥生命守护神的作用,当务之急是想办法稳定并扩大急救医生队伍。

    记者 蒋炜宁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