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太阳能处理系统让垃圾变成了肥料,农民乱扔乱倒垃圾的陋习被革除,长期困扰农村的环境卫生难题在宁波率先得到破解。昨天,在我市举行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现场会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说:“宁波为全国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题作出了创新探索,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海拔900多米的四明山腹地,记者走在余姚大岚镇丁家畈村里,发现昔日“垃圾围村”景象全无。村里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不见垃圾小山,穿村而过的溪流里未见垃圾漂浮,村边山林里也难觅塑料袋飞梢走枝的踪迹。
“消失”的垃圾去哪了?镇工贸城建办主任俞沛钱带着记者来到坐落在村北岭上的太阳能有机垃圾处理房。混凝土浇筑的房子,被隔成4个发酵室,阳光透过朝南房顶的一整片玻璃提升室温,促使垃圾依靠自带微生物分解。有机垃圾经五六十天的发酵后转化为有机肥,渗滤液被回收用来增加湿度加速发酵,出气口有活性炭除臭“把关”,避免了二次污染。
“过去农村垃圾处理主要靠收集起来,运到县里统一填埋。”市环保局局长徐畅成说,这并不完全适合地处偏远的农村。宁波农村人均每年产生垃圾约0.3吨,全部靠填埋处理压力太大,运输费用又高。如大岚镇距离填埋场40多公里,每年垃圾运输和处理费用超过200万元。
农村生活垃圾七八成都是可降解的餐厨垃圾,就地处理最经济有效。大岚镇镇长杨万里算了一笔账:前年一次性投入230万元,全镇14个村都用上了太阳能垃圾处理系统,就地消化了70%以上的生活垃圾,运行费用只需50多万元,每年能省下150万元。
“一块西瓜皮的运费比一块西瓜还贵。”一年多前,象山西周镇下芭蕉村还流传着这句话,如今,太阳能处理系统“吃”光了有机垃圾,村里每人每年10元的清运费也不收了,村民还能免费用上有机肥。
垃圾有了好去处,农民也逐步告别了乱扔乱倒的陋习。丁家畈村30多个垃圾分类回收点都配有绿色有机垃圾桶和橙色无机垃圾桶。保洁员鲁庆国说:“起初,村民对垃圾不太会分类,还得靠我们分捡,现在已习惯了。”
“会烂的一袋,不会烂的一袋。”58岁的村民曹满忠笑眯眯地说,大伙儿的环保意识可以跟城里人比了。
宁波日报记者 邓少华 周 骥 曹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