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以水为魂倚港衍生 宁波:做“强”海洋天更阔
稿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 2009-12-25 14:16:41

美丽繁忙的宁波港。

  王森摄(人民图片)

  有水的城市是灵动而有活力的。

  的确如此,今年第一季度,恐怕任谁都会为宁波经济捏一把汗:GDP同比增长全国是6.1%,浙江是3.4%,而宁波只有1%……

  浪奔浪流,到了今年第三季度,宁波——这座“以水为魂,倚港衍生”的城市,再次演绎了水城传奇:GDP同比增长已升至10.2%,增速不仅高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宁波走出低谷,得益于做‘强’海洋!宁波未来发展,也必须在‘强’字上下功夫。”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的话从容而自信。

  “龙头”强海,让港口发挥最大效能

  “海定则波宁”,宁波得名来自于海。

  海,孕育了宁波: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条汇入大海的河流,推动着宁波走向海洋,走向世界;而9758平方公里的广阔海域、1562多公里的海岸线、深水良港,又使宁波具备了融通世界的广阔舞台。

  基于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海,助推宁波经济快速发展:1998年以来,宁波海洋经济总产出以年均40%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幅;目前宁波经济外向度高达149%。

  因为率先“出海”,率先呛到海水也就在所难免——宁波经济陷入了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的困难。

  “海浪再大,依托海洋谋发展这个思路不能变。要抵御海啸冲击,就必须在做‘强’海洋上下功夫。”宁波市委、市政府依然保持着惯有的清醒。

  如何做“强”海洋?

  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全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做‘强’海洋,就是通过抓增长方式转变,让海洋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而要做到这一切,必须坚定不移地咬定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

  连续5天,记者驱车在宁波的北仑区、鄞州区、杭州湾新区、象山县沿曲曲弯弯的海岸线采访。尽管江南的冬日阴雨霏霏,但沿途听到的做“强”海洋的美妙音符,却令记者心旌激荡。

  宁波以港立市。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龙头和领航作用。做强宁波,自然离不开做“强”海港。

  宁波处于环太平洋国际运输主航道上,以宁波港为原点,画一个1000海里的辐射圈,香港、高雄、新加坡、釜山、大阪等环太平洋重量级港尽在圈中。

  然而,“大港小运”、“大港小服务”这一痼疾始终与宁波港如影随形。

  危机也是机遇。痛定思痛,宁波市委、市政府决定通过“开发大港口、发展大服务”彻底治愈这一痼疾。

  “港桥海联动”是宁波推出的重要一步。

  港口做大,需要强大的陆域经济支持;陆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必须依托于海洋优势的发挥。连接陆、海,中间体是什么?桥!

  站在慈溪桥头,杭州湾跨海大桥犹如一弯长虹,直指大海,消失在远处的雾霭之中。而在不久的将来,连接宁波、舟山的金塘大桥将通车,象山港大桥也将全面开工……

  “大桥经济圈”将把宁波与“长三角”紧紧捆在一起,大桥也将使宁波港的吞吐纵深进一步延伸,宁波港将真正成为拉动宁波海洋经济乃至整个区域发展的“加速器”。

  光有吞吐量还远远不够。这几年,另一件事让宁波人心绪难平:尽管港口吞吐量节节攀升,但效益始终没有突飞猛进。宁波北仑区区长华伟把症结归结为:“酒肉穿肠过。”

  长期以来,货到货运,货运货到,一船船一车车货物仅仅是从宁波港过一下手而已。宁波港,得到的只是一颗汗珠子摔八瓣的装卸费。

  现在,宁波人开始把港口变成市场平台:发展港口物流业,建设物流园区,培育物流中介组织,提高港口服务业发展水平,让更多的利润留在海港。

  华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商品交易市场建成,让大量的到岸商品在宁波港就地交易,可使港口效益成数倍增长。拿正在建设的钢材交易市场和煤炭交易市场来说,以前,每一年顶多只能收到10多亿装卸费,而原地交易后,每年的销售收入将超过200亿。”

  科技兴海,力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兴,离不开科技助推。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只有进一步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海洋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培育新兴海洋产业,宁波海洋经济的整体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宁波市长毛光烈不断强调着这一观点。

  科技助推宁波的海洋产业,已不只是观点。记者从宁波科技部门了解到,目前,宁波已形成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这个体系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涉海专业、重点实验室,以及企业研发中心等为主体,拥有海洋与渔业领域重点实验室9家,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7家,从事海洋科技工作人员已达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总人数的15%以上。

  建成不久的宁波海洋生物分中心,已成功开发出晶芯水产病原微生物检测芯片试剂盒等产品,梅氏新贝尼登虫、曼氏无针乌贼等5种基因表达谱芯片的研发,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而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各种举措,正进行得有声有色。

  迎着初冬的阳光,记者来到位于慈溪市境内的杭州湾新区。这是块由钱塘江冲积而成的年轻的陆地。不久前,宁波市一个新的管理机构——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成立。

  新区建设工地脚手架林立,推土机轰鸣,装满建筑材料的大卡车川流不息。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王程博士告诉记者,先期开发的工业区块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0多亿元,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九横八纵”骨干路网,电力、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设施全部投入运行。

  王程表示,所有进区的企业,必须是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符合生产力发展方向、对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企业。目前已累计引进美国库柏、韩国SK、日本岛津、德国博世等优质项目270多个,总投资逾400亿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家。

  王程指着新区规划示意图自豪地说:“新区的定位是,‘我国统筹协调发展的先行区、长三角亚太国际门户的重要节点区、浙江省现代产业基地、宁波大都市北部综合新城区’。毋庸讳言,这里将成为宁波乃至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起点最高、速度最快、协调性最好的区域,是宁波海洋经济名副其实的增长极。”

  科技助推作用,不独表现在工业领域,采访中记者发现,宁波正把科技之光撒播向海洋经济的各个领域:宁海县,通过推广“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技术,水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象山县,通过推广“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这项技术,池塘养殖增效30%;专攻海水增养殖的宁波天邦集团,以饲料创新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浙江造船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建成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洋工程船生产线,可同时建造8艘海洋工程船,海洋工程类船舶订单量居全球第一,占总量35%;新乐造船厂真正实现了船舶驾驶的自动化,迅速打入欧洲市场。

  过去,渔民海上作业,最害怕的是气候变化和渔船相撞。现在,宁波海洋渔业部门为外海作业渔船安装了安全求助信息系统,遇到大海“变脸”或渔船逼近,渔民马上就可收到通知。据统计,系统运转以来,整个宁波沉船事件下降了75%。

  科技助推,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粗放式海洋渔业经济模式在宁波已成为过去,海洋经济正向精深加工发展,一个涵盖冷冻保鲜、鱼粉、鱼糜、鱼油和海洋生物等的多层次水产加工体系正在形成。过去,渔民捕上鲜鱼后,经过简单冷冻就销往市场,个头小的、粗加工剩下的当废料丢掉。现在,经过延伸产业链条,许多东西变废为宝。记者在象山县石浦南方水产公司看到,原本是废料的鱼骨,加工成松脆美味的休闲小食,售价竟高达每公斤91元。

  生态护海,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尽管遭遇了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宁波市的领导层依然坚持“生态护海”的理念。巴音朝鲁强调:“海洋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而决不能搞短期行为!”

  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加强陆源污染的综合整治,严格控制污染物直接排放入海。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对新建、扩建项目实行严格的环评审议制度。”

  生态护海,规划先行。宁波制定了《宁波市象山港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条例》、《宁波市韭山列岛省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条例》、《宁波市无居民海岛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过去,由于捕捞强度剧增和海上养殖业发展,东海渔场传统的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带鱼四大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渔获对象低龄化、小型化现象日趋严重。

  现在,宁波人决定给大海减压。“鼓励渔民上岸,鼓励游客下海。”象山县委书记周江勇给记者解释着减压的锦囊妙计:“县里出台了扶持政策措施,培训渔民转产转业,他们有的去养殖,有的从事水产品深加工,有的开张‘渔家乐’,有的转向旅游业。”

  石浦港是象山著名的渔港,上世纪初著名的电影《渔光曲》就是在这里取的外景。然而,此次记者在石浦港采访时很少看到渔船进出。港湾里游弋的多是海上休闲旅游船。“春踏沙滩夏海钓,秋看开渔冬品鲜。”这些船只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去海岛观光,去体验海钓之乐。

  山、海、岛于一体,渔、港、景相融合,今年象山旅游收入比上年增长了30%。

  “通过海洋和海岛保护区建设,来控制人为破坏活动。”这是宁波“生态护海”的又一着。市海洋与渔业部门在韭山列岛建立了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建造船用专用码头,设立观察瞭望哨,巡航执法检查,清退核心区所有张网捕捞作业。

  在保护的同时,海洋与渔业部门还设法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一尾尾大黄鱼、黑鲷、梭鱼、黄姑鱼被人工投放进大海。截至目前,宁波市累计已放流鱼(贝、虾、蟹)种近16亿尾(只),投入资金超2000万元。

  在北渔山列岛海域,海洋与渔业部门还启动了人工鱼礁建设项目,投放人工鱼礁,给鱼儿安“新家”。截至目前,已有7座船礁体约5000空立方沉入预定海域。在白石山群岛海域,投放水泥鱼礁体230个约5000空立方。

  更令人赞叹的是群众生态理念的转变。过去“靠海吃海”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现在象山县渔老大喊出了“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口号,并发出保护海洋倡议,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专事海洋保护的民间组织———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委员会。渔民自觉休渔,提早休渔,出海时不向海洋倾倒废油废物,自带垃圾袋回收出海垃圾。

  ……

  “海洋是宁波的优势所在,也是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随着海洋经济做‘强’,宁波将完全突破传统海洋渔业的范畴,形成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临港产业五大支柱产业。届时的宁波,将成为临港工业集聚、国际贸易繁荣、海洋旅游兴旺、现代渔业发达、生态保护良好、人居环境宜人的滨海现代化城市。”

  巴音朝鲁深情地描绘着宁波波澜壮阔的海洋经济的未来。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