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民营企业加速从"制造"向"创造"转型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9-12-28 08:01:03

  中国宁波网讯 宁波民营企业加快从“制造”向“创造”转型。昨天,市科技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1月至11月,宁波获国家授权专利13298件,首次突破万件,总量列全省第一,同比增长48.1%,增速居全国计划单列市首位。

  宁波授权专利九成在民企,过去4年保持35%的年均增速,今年更是突飞猛进。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会长、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王景川认为,专利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是技术创新的灵魂,宁波民企专利的快速增长,表明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迈出了重大步伐。

  “宁波制造”60%销往国际市场,但一度以贴牌加工为主,缺少核心技术,不少企业只是“组装车间”或“加工基地”。

  “这种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式发展,四五年前就遇到了瓶颈。”市科技局局长郑瑜说,为引导企业转型发展,宁波大力实施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自主创新战略,推出专利预警平台、专利质押贷款、引进海外工程师等国内领先的政策和服务举措。仅今年市财政就投入科技专项经费18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130亿元。

  在政府引导下,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宁波民企紧贴市场搞技术创新,并积极申报专利,仅这两年全市就申报专利3.6万件,是过去6年的总和。依靠技术创新和专利成果应用,宁波一批民企率先突破要素制约、贸易壁垒等发展瓶颈。

  去年下半年至今,利时集团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传统塑胶制品市场急剧下滑的局面,先后投入1.2亿元研发经费,平均每周推出两款以上新产品,今年利润增长30%以上已成定局。

  吉品信息科技公司两年来没有新增工厂用地,靠着推陈出新的高科技产品,今年1月至11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0%,一款自主研发的射频连接器广泛应用于3G网络,为公司带来1200万元销售收入。

  面对美国电池巨头挑起的“337调查”,拥有多项国内外专利的中银(宁波)电池公司,代表中国电池生产企业积极应诉,今年3月成功“破壁”,稳住了欧美市场。

  沁园集团手握300多项专利,向国内外净水器生产企业收取的专利使用费,仅今年就有300多万元。

  从“制造”转向“创造”,宁波民企效益大幅攀升。今年前11个月,剔除政策因素导致利润大幅上涨的石油加工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逆势增长30.9%,综合能耗下降4.5%。

  “万件专利的价值,不亚于几千亿元固定资产投入。”宁波市市长毛光烈说,惟有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才能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宁波日报记者邓少华朱 宇沈朝晖)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