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示范引导促农民增收
北仑新闻网讯(记者 刘姗 通讯员 林赟)徐海明是春晓的种茶大户,一直种绿茶的他,去年种起了白茶。“看到基地里的白茶长得好、销量好,我也打算试试看。”徐海明说的“基地”指的是春晓的名优茶产业基地。茶叶新品种先在基地里试种,成功后再推广到周边农户,减少了农户的种植风险。“有了名优茶基地,引进品种、学习技术方便多了,茶农之间的交流也多了。”徐海明说。
几百亩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上万亩产业基地,这是在农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我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打出的一张“王牌”。当前,全区已建成柴桥花卉、梅山蔬菜、小港蔬果、春晓茶叶、大碶水果等5个市级万亩产业基地,主要农业乡镇都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
昨天,记者来到在建中的大碶万亩水果基地核心区。当前,温室大棚、道路、排灌等基础设施已经建成。钢质连栋大棚里,种植着甬优、香玉、美人指等十多个葡萄新品种。工人正在给葡萄修剪枝干,使葡萄按照合适的方向和位置挂果。基地负责人朱孟定告诉记者,按照常规,葡萄栽植后至少要两年才能有产量。我们的葡萄2009年刚种下的,今年9月就能采摘上市,奥秘就在于栽培技术。等这项技术成熟后,准备向全街道农户推广,大幅度提高大碶葡萄的产量和质量。
记者看到,一些农民平时想种又不敢种的稀罕物,在基地里也都找得到:白枇杷、樱桃、猕猴桃,或种植难度大,或不属于南方品种,也都在这里扎下了根。“我们采用测土配方、设施化栽培,还建了专门的水果研究机构,目的就是向农民展示一种高效、无公害的栽培方式。”朱孟定说。
万亩基地的核心区无疑给普通农民提供了“样板”,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耕种模式,转向设施化、规范化和现代化。通过示范、带动、推广,如今柴桥的容器苗、小港的高科技甜瓜、梅山的西兰花、春晓的名优茶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农民不再“敬而远之”了。截至2009年底,小港万亩特色蔬果基地累计完成投资670多万元,建成钢棚13.7万平方米,连栋育苗大棚1920平方米。仅2009年上半年,基地的2000多农户就增收了750多万元。
在农民享有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发挥产业基地的带动、集聚作用,方能做精做大一个产业。原本农民种什么、养什么,都是各自分散经营,有了产业基地,就等于有了“主心骨”,改变了一盘散沙的状况。“柴桥花木已经有30多年历史了,以往都是各种各的,有了基地带动,花木种植户开始抱起团来,一起闯市场。”柴桥花木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我区各地,农业产业基地还在进一步扩大建设中。当前,白峰阳东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初具雏形,已建成20亩钢质大棚和60亩果园;大碶毛竹工艺竹材产业基地项目已通过市产业化领导小组立项,初步确定投资750万元,两年之内有望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