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希望爸爸妈妈都能回家团聚。”昨天,记者在奉化大堰镇走访留守儿童时,这是听到孩子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大堰镇中心小学一沓美术作业本中,记者看见到了一幅画:一个梳着两个小辫子的小女孩跟在两个大人后面,画面十分简单,不过图画上方写着一句话“过年了,希望爸爸妈妈会回来”,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大堰镇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陈萍老师介绍,记者很快见到了这幅画的小主人——9岁的三年级学生小青。
看到陌生人,这个梳着两个小辫子、长着一双大眼睛的小女孩有点害羞,一直低着头与记者说话。
“这上面画的是谁啊?”记者问小青。
“这是爸爸、妈妈和我。”小青的声音很轻。
“爸爸妈妈在家吗?”
“他们都不在家,爸爸去外地打工了,快一年没见面了,妈妈在我3岁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一直没回来过。”孩子说到这里,眼眶红了。
“你还记得妈妈长什么样吗?”
“我快不记得了,奶奶说,妈妈喜欢梳‘扭扭头’。”在小青的画中,妈妈的脸很大,梳着一个马尾辫,她说,从小,在她心目中,妈妈就是这个样子。
“你想妈妈么?”
小青点了点头,不出声了。
“你一定很希望爸爸妈妈这个春节回家过年吧?”
“想!”小青沉默一会儿后,突然抬起头来说:“叔叔,我想我妈妈今年肯定会回家过年的!我想见到妈妈……”说完,她用小手搓起眼眶,泪水已经挂在脸颊上。
听着孩子的话,也是前来看望留守儿童的奉化市妇联主席葛桂娣以及学校老师们都感到一阵心酸,葛桂娣边安慰孩子边掏出500元钱交给孩子的班主任,委托老师多关心小青的生活。
小青的班主任陈老师不愿在孩子面前谈论她的母亲,将记者悄悄地拉到外面说:“这孩子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住在大山里,孩子的父亲长年在外打工。现在奶奶身体不好,家里就靠爷爷替人背毛竹、做年糕挣点钱。这么小的孩子放学回家,有时因为没车钱,5公里的山路都是自己走着回去。”陈老师还说,小青在家里很懂事,也很能干,已经能帮爷爷不少忙了,但她的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学习成绩也不理想。
“像小青这样的留守儿童或者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我们班上就有24个,约占全班的六成。”大队辅导员陈萍老师在介绍其所带的三年级一个班时这样说,“这些孩子其实最怕过节,每当节日学校搞活动时,这些孩子都有一种失落感。我在上课时偶尔提起爸爸妈妈的话题,不少孩子的眼眶就湿润了。孩子们的心灵其实很脆弱。”
“再一个月就是春节了,穿新衣,放鞭炮,领压岁钱,这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节日。而这一天,对于那些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而言,也许是他们一年中唯一一次能见到父母的机会,也是他们一整年最盼望到来的日子。”大堰镇中心小学周校长感慨地说,对留守儿童而言,长年外出的父母回家团聚,就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目前,大堰镇中心小学、万竹小学和三溪小学共有留守儿童143名。大堰镇政府妇联主席范位平分析说,留守儿童的父母多是迫于生计,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们就只能跟着家里的老人一起生活。如果这些孩子的父母在外发展顺利,就会把孩子接出去,但如果他们发展不顺利,孩子只能长期由家里老人照顾。孩子们更渴望得到妈妈般的亲情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