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渔山灯塔
中国宁波网讯 记者自市文保所获悉,近日,13座有100余年历史的“浙东沿海灯塔”联合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灯塔是我国最早建设的一批现代灯塔,在历时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见证了外辱侵略与开埠通商的历史,而且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助航作用。沿海灯塔如此大规模地申报“国保”,这在我国是首次。
开埠通商的见证
谈到此次申报的价值,市文保所副所长徐炯明告诉记者:“浙东沿海灯塔是鸦片战争后逐步兴建起来的,最早建于1865年、作为宁波港门户标志的七里峙(屿)灯塔是我国最早的两座近代灯塔之一,其余的灯塔也都建于1911年前,它们是帝国主义在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殖民活动的最重要的历史佐证,为研究浙东地区近代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实物材料。”追溯历史,鸦片战争后,为了便于进行殖民活动,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浙东沿海和对外开放口岸、航道勘查选址、设计建造航标,拉开了中国近代航标建设的序幕。
欧式建筑艺术的缩影
据介绍,浙东灯塔作为“舶来品”,多由英国人设计完成,如位于舟山嵊泗列岛的白节山灯塔1883年由英国人建造,舟山群岛中的鱼腥脑岛灯塔、半洋礁灯塔分别在清同治11年(1872年)、清光绪年间(1904年)由英国人赫特建造,现为国际灯塔的“太平洋西岸第二大灯塔”下三星灯塔由英国海务科在1911年建造。
徐炯明告诉记者:“浙东沿海灯塔是中西文化交流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是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航标建筑设计理念与建造风格的重要实物例证,它们融入了当时欧洲航标设计建造者对导航、采光、防潮、通风、瞭望等灯塔功能的独到理念,同时也包含了对实用、坚固、美观、耐久等建筑元素的合理运用,是欧式建筑艺术的缩影,为研究欧式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实例及参考价值。”
徐炯明介绍:“随着时代的进步,对浙东沿海灯塔的保护与管理也在不断地革新与发展。灯塔建造之初点油灯的时代,一直有专人看守,而现代的灯塔已经运用太阳能,装有电眼自动开关。灯塔周边建有附属设施与守塔人员的生活用房,以及发电房、蓄水池等,灯塔或者由控制中心直接监控,或者由专人看守,非常方便。”
据介绍,13座“浙东沿海灯塔”分布于东海洋面舟山群岛的嵊泗列岛、象山石浦海域的东门岛及渔山列岛北渔山等各岛屿,分别是白节山灯塔、唐脑山灯塔、下三星岛灯塔、半洋礁灯塔、鱼腥脑岛灯塔、小龟山(小板门)灯塔、洛伽山灯塔、七里峙(屿)灯塔、大菜花山灯塔、东亭山(外洋鞍岛)灯塔、太平山(大鹏山)灯塔、北渔山灯塔、东门灯塔。其中最远的北渔山灯塔是我国最东面的一座国家一级灯塔,位于象山县石浦镇渔山列岛北渔山山巅上的这座灯塔离宁波约三个半小时航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上海海关耗银5万两白银建成,原置法国“巴比尔”公司所制的直径2.66米、高3.6米、重15吨的特等镜,为当时世界特等镜之最,有“远东第一大灯塔”之誉,如今成为国际航标。(宁波日报记者陈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