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精神养老工作开展调查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1-25 07:54:43

  中国宁波网讯 前言: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不与父母同吃同住,平时家中只有老人居住的家庭。

  每逢节假日,空巢家庭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大街小巷的万家灯火中,有的老人子孙绕膝、欢声笑语;有的老人则孤灯相伴,浊泪独垂……

  新春佳节到来之前,笔者就我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和老年人精神养老工作开展了一次调查。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

  几乎每个周末,江东区王隘小区李大妈的儿子和女儿会带着孙女、外甥回来。儿孙回来团聚本该高兴,可李大妈却有难言之苦:原来他们回来,不是为了和她叙亲情,而是在家懒得做饭过来蹭饭的。每次都是没和她说几句话,吃完饭就走人,只剩下她拖着疲惫的身子收拾“残局”。

  海曙区高塘四村吴老太的情况和李大妈有点不同:今年元旦,吴老太早早起床,把各种菜肴和小吃准备齐全,就等女儿一家上门了。哪料,女儿早上打电话来说,她们一家三口计划出去旅游,不过来了,还说回来时会给她带件礼品。这个电话,让吴老太心里很不是滋味。“要礼品什么用?我要的是人啊!”吴老太一脸落寞。吴老太就这一个女儿,平时女儿女婿工作忙,小外孙要上学,难得回来看她。前些年老伴还在,老两口互相还有个依靠,去年老伴去世了,吴老太一个人守着一个家。

  独自居住在江东区新河街的张大爷苦笑着告诉笔者,子女平时很少回家探望他,只有他生病住院时,子女才会约好到医院探望。为了能多见见子女,他一有病就住院,可谓用心良苦。

  其实,像吴老太和张大爷这样的空巢老人,在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我们这个城市还有很多。市民政局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市60岁以上人口为93万多,占总人口比重的16.3%。其中,空巢老人占了49%。

  据介绍,近年来,我市空巢家庭增多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市民的住房条件逐渐改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二是由于高龄老人的增加,丧偶独居的老人也随之增加。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时下我市不少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树老怕空心,人老怕冷清

  现实生活中,不少年轻人经济条件好了,在物质上没有亏待父母,但在精神上不够体贴、关照老人。

  精神赡养的缺乏,让一些保健产品商看到了商机,用商业化的“亲情”俘虏了不少空巢老人的心。记者近日在江北区正大社区采访时,曾劝说一位老人不要听信虚假宣传,慎买保健产品。没想到这位老人反问道:“她们能陪我聊天,帮我洗脚修指甲,连我子女都做不到,为什么不能相信她们?”

  市社科联副主席王启富说,人到老年,并非吃饱穿暖就好了,老年人对家庭和亲情的需求更加强烈,很希望和孩子们在一起沟通交流,需要子女绕膝、欢乐团圆的天伦之乐去滋养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

  在江东区北电小区,记者听到这么一件事:有一位老人经济条件很不错,但他却每周都要收集一些旧报纸之类的东西卖给收破烂的。不是为了赚几个钱,只是为了能和收破烂的多聊上几句。

  “做子女的有做子女的难处,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家务、教育孩子等等,都使人忙于应付,关心老人有时就显得力不从心。”家住江东区荷花小区的张大妈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老人对节假日期间子女不在身边都能给予理解,只是心里的那分落寞感还是很难摆脱。不少老年人感叹:孤独比贫穷更可怕。一些老龄工作者则认为,再忙也不能成为子女忽视老人精神世界的理由。

  树老怕空心,人老怕冷清。海曙区敬老协会会长崔德海认为,社会各界对老人的关爱固然重要,但子女精神上的安慰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对年迈的老人来说,晚年幸福不只是吃得好、穿得暖,更在于子女能多陪陪,在精神上支持他们,让他们在退休之后还能接触到这个社会的新鲜事物。老年人不是夕阳,我们不能遗忘他们,而应该让他们感觉到时代的变迁,感觉到人生的美好。

  崔德海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海曙区有关部门就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摸底调查,结果显示,该区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在49.7%左右。该区空巢老人有子女的占90%,无子女的仅占10%。空巢独居主要有三种原因:子女不在身边(约占30%);子女不愿与老人住在一起(约占60%);老人主观上图清静,不愿与子女住在一起(约占10%)。这表明,空巢独居对很多老人而言,更多的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分无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如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不久的将来,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今后我市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空巢也由此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如何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成为新课题。

  令人欣慰的是,早在几年前,我市有关部门就已着手探索老年人的精神养老问题,把老年人精神养老列入了政府工作的日常议程。现在,精神养老工作已在全市范围展开,对老年人尤其是对空巢老人的关爱已经常态化和机制化,中心城区海曙区更是走在了前列。崔德海说,两年前海曙区率先在全国实施老年人精神养老机制,从今年开始,还率先在全国设立了区一级的精神养老政府奖——“敬老奖”,每年拨出财政专款30余万元用于“敬老奖”。

  目前海曙区60周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总人口的17%,为此该区积极探索适合中心城区实际的养老工作新思路,由政府主导,通过各种形式创新居家养老模式,区内各个街道更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精神养老工作。如西门街道新芝社区是个典型的老社区和老龄化社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空巢老人多和高龄老人多。针对这种情况,街道及时在社区内组织“三合一”家庭团队,“三合一”家庭团队由社工、义工和社区医生三位一体为独居老人服务,三者以社工为组长,相互配合,责任明确。段塘街道推出了“养老议事会”制度,由各社区主要负责人任会长,老年协会代表、楼道小组长等任成员,每个月对涉及老年人生活、精神养老的问题进行讨论,能解决的由社区和街道当即解决;不能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提交相关上级组织帮助解决。位于中心城区的鼓楼街道则推出了“一对一亲情服务”制度,由社区义工每天上门对空巢老人实施一对一的亲情化贴身服务。

  海曙区区委书记陈奕君表示,截至去年底,海曙区已有各类居家养老义工3465人,其中精神养老义工占了近三分之一。今后,海曙区将进一步发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常扬敬老之德、常兴助老之风、常办利老之事,真正让辖区内的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过上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记者了解到,现在,海曙区各个街道每周都会有由老年协会和义工联合会共同组织开展“生活会更美好”等活动。平时,每个社区的“老人之家”每天向老人开放,舞蹈、唱歌、健身、书画、聊天等活动内容有几十项。为了解除许多空巢老人心里的孤独无助,海曙区不少社区还专门成立了单身老人俱乐部。

  记者手记:采访结束时,市老龄委副主任左建一告诉记者,现在我市各区的老年人精神养老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市老龄委除了委托海曙区敬老协会成立宁波银龄单身俱乐部外,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老年人精神养老工作。在我市,每个社区都有专职的义工和社工采取各种方式为空巢老人送上关爱。但社会各界的关爱,最终代替不了子女的悉心呵护和照顾。因此,希望年轻人能常回家看看老人。只要各方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市的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会更上一层楼。

  宁波日报记者林金康通讯员周崇庚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