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媒体记者在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开幕式现场采访。在本报一名摄影记者的“大炮筒”里,正好映射出主席台和屋顶的灯光。(记者 严 龙 摄)
本报记者 周 骥
从国内受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最早、冲击最大、影响最深的沿海城市之一,到走出危机最早、经济复苏最快、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2009年的宁波经受住了风雨的考验。在这场“洗礼”之中,体制改革的作用功不可没,各方面体制机制的激活,成为宁波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面对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机遇,宁波将2010年确定为“改革突破之年”、“创新提升之年”,把改革作为破难题、强活力的关键之举,全面推进以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为龙头的各项改革,力争在构筑有利于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上取得更大突破,为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对外开放,传统优势“抬龙头”
“引擎”遍地,改革新葩竞争艳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依托港口优势,“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对外开放“桥头堡”。近年来,宁波实施港桥海联动发展战略,港、桥、海“三箭齐发”,以全省10%的土地面积,创造出全省20%的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铸就了宁波科学发展的新特色与新优势。
为继续发挥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的大马力引擎作用,浙江省去年启动了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宁波被列入省级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无疑是给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安上了一个强劲的“新引擎”,将发挥宁波在全省开放合作和发展海洋经济中的率先发展、领跑示范作用。
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华弼天委员说,“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是面对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为今后30年宁波对外开放发展谋划打造新格局、统筹塑造新动力的战略之举,必将再创改革开放新辉煌、新未来。”
“这对于宁波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打造开放型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加速经济社会各行各业与国际接轨,更好地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推动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具有战略和现实意义。”市外经贸局局长俞丹桦代表说。
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院长闫国庆委员建议,“宁波要抓住机遇,发挥对外开放的传统优势,争取将这项改革试点提升为国家战略。”
“引擎”遍地,改革新葩竞争艳
除了积极开展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力争在区域统筹发展、港口开放合作、资源要素配置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今年年初,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还提出积极开展市级8个地区9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为加快改革发展步伐,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余姚、江北、慈溪、象山、鄞州、海曙、北仑和梅山保税港区等地区分别开展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新型城镇化、行政管理体制、小城镇建设、社会管理体制、开放型经济体制、管理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10年,这一个个发展“新引擎”将全面发动,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现在,我们村民的生活和城里人几乎没有大的区别了。去年,我们村每人分红达6000元。”江北区甬江街道联成村党支部书记罗进代表说,“城乡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为农民带来了实惠。农村住房改革、‘两权一房’抵押贷款等更是统筹盘活了农村资源,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罗进代表还建言:“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政府还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投入。”
统计数据显示,我市民营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综合配套改革成为两会关注焦点。宁波天麒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友水委员希望各地党委、政府能提高综合配套改革细化落实的效率,政策措施出台要快,要向转型升级倾斜,还要想办法促成政策与民营企业的对接,让民营企业发展真正能享受到体制机制的保障。
宁波亚虎电器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利红委员认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为企业创造一个公正、公平、透明的政策环境和发展平台,还要加快推进市场准入机制改革,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支持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发展领域。
“七星拱月”,绘就国际大都市
上月底,慈溪观海卫镇、奉化溪口镇、宁海西店镇的卫星城市试点方案获得通过,加上此前已确定的余姚泗门镇、象山石浦镇、鄞州集士港镇、江北慈城镇,7个卫星城市“七星拱月”拉开宁波城市组团发展框架。
闫国庆委员说,卫星城市建设有利于解决中心城市拥堵的现代病,区域内资源可以统筹共享,符合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趋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宁海县县长褚银良代表也认为,面对农村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浪潮,少数具备条件的中心镇率先发展成为小城市,是中国发达农村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种趋势。他说:“积极推进卫星城市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资源要素集聚,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激活创新发展活力,切实保障民生改善。
奉化溪口镇党工委书记黄林军代表说,溪口将紧紧抓住这一良好契机,致力于建设“五个城”,即“旅游特色之城”、“创业创新之城”、“生态人居之城”、“集聚辐射之城”、“改革创新之城”,全面推进溪口转型升级。
相关链接
2010:“改革引擎”全速前进
2010年是“改革突破之年”、“创新提升之年”。宁波在全面推进省级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级8个地区9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发展卫星城市试点等改革的同时,以下五大方面的改革工作也是今年的突破重点,“宁波号”的“改革引擎”将开足马力,全速前进。
着力推进转型升级的体制改革。深化企业体制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主导型核心企业或“企业战略联盟”;推进扩大内外需的体制改革,加强与国内重点城市的战略合作,支持企业拓展重点内需市场,创新外贸发展方式;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交流体系,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深化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改革,鼓励企业二、三产分离发展,发展现代贸易物流大集团,争取国家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
着力推进资源要素集约节约利用的体制改革。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用地制度改革,完善落实差别水价和电价政策;推进地方金融体制创新,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争取“新三板”市场试点;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体制机制,健全污染物排放管理制度,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
着力推进城乡和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体制改革。创新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体制,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政策扶持机制;推进各类经济功能区整合提升,推进北仑区域功能区整合,推动宁波化工区和杭州湾新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完善中心镇改革和发展的体制机制,对中心镇实行梯度培育;全面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创新农村住房建设融资机制等。
着力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实施《宁波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全面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健全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建立完善创业服务机制,全面推进基本医疗制度建设;深化教育、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
着力推进政府转型的体制改革。推进机构改革,市县两级全面推进机构改革,逐步实施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类专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周 骥 吴德强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