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代表委员热议改善民生 让广大百姓过得更幸福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2-08 08:54:56

  这些年我市持续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看病难”。去年,全市新增开放床位数达到1230张。今年,我市将启动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前期准备工作、市急救中心迁建和市妇儿医院儿科大楼改建等多个工程。图为李惠利医院外景。(蒋炜宁 摄)

  宁波日报记者 陈 敏 蒋炜宁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面。但对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特别是对照国内外一些先进城市,宁波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譬如,就业形势仍然严峻,社会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比较短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还十分艰巨……如何着手解决这些问题,让宁波百姓过得更幸福,这是本次两会代表委员们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

  积极搭建广阔就业平台

  代表委员们认为,就业问题始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市人大代表、宁波中策动力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杰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扩大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令人振奋与鼓舞。后危机时代,作为吸纳就业主渠道的企业在谋求经济利益时,更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如何扩大就业呢?吴杰认为必须坚持“以二产促三产”的发展理念,以结构调整促就业。作为全市较大的先进装备制造生产企业,他们正在实践这一理念。

  就业难让百姓头疼,同时招工难也困扰着企业。市人大代表徐卫民说,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企业用工计划缩水与国家产业结构失衡,与一些大学生非事业或国有单位不进,择业观狭窄有很大关系。中小企业提供着七成以上的就业岗位,但在大学生择业观里却处于末梢地位。他认为大学生就业观念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政府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大学生投身中小企业建设中。

  另外,搞好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用工对接是关键。海曙区基层干部、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界政协委员谢速明提出农村4050人员是一支潜力巨大的劳动大军。各级劳动部门要深入农村调研这些人群的实际需求,加大对他们的再就业培训力度。

  让社保网络更广更密实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民忧的重大民生工程。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多层次、较普惠的社会保障体系。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需要不断根据居民需求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协委员、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处处长胡农说,各级政府要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对“低保”、农村“五保”、城镇“三无”、贫困残疾人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救助制度,对困难群体继续加大物价补贴力度,让这些人群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政协委员、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赵雅飞说,至去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人已达93万人。大力创办老年特色医院和兴办各类养老机构已成为形势所需。同时对那些依靠退休金难以养老又有住房的困难家庭,可否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出台以房养老政策增加新的养老资源。

  农民的社会保障也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重点。市人大代表、镇海区庄市街道联兴村党总支书记庄德章说,过去农民有二怕:一怕老来没依靠,二怕看病。经过多年的城乡统筹发展,农民的养老与医疗保障有了较大的改善。时下,农民也与居民一样拿上了基础养老金,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看大病不再愁。他提出要继续加大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障力度,同时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提高普通门诊和异地就诊的报销比例。

  另外,进一步完善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市政协委员、第六医院皮肤科专家吴忠孝建议在全大市城镇医保通用的基础上,取消儿童医保定点做法,使孩子在大市内每家医院看病都能使用医保卡。

  抓好宁波百姓“安居工程”

  这几年,宁波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形成了面向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房等保障方式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住房保障对象的住房困难标准统一调整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8平方米以下,这一标准领先于全国、全省。另外,我市实施的廉租住房保障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据统计,目前全市累计已有10804户家庭享受过廉租住房保障。这一成绩令代表委员们感到欣慰,但代表委员们认为,如何加强住房保障,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仍然是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们必须着重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

  市人大代表、余姚市市长毛溪浩认为,解决住房问题,既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又是政府工作的难点,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扩大廉租住房政策覆盖面,切实抓好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限价房建设,通过多种途径逐步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需求。市人大代表、宁海县望府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家福说,要让更多的低收入群众“居者有其屋”,关键要加大投入,加快保障性房源的建设,对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人才公寓、农民公寓等保障性住房类型,政府一定要舍得花钱,在政策、资金上给予足够的支持。

  教育医疗出行样样是要事

  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出行问题等都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代表委员们纷纷就这些问题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陆立平提出要加强校外培训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学生减负已呼唤几十年,下达了无数道“减负令”,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是长期以来亟待解决而又没有解决的问题。他认为,要将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课业负担减下来,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要强化校外教育管理:一是政府根据校外教育现状,由相关部门颁发与校内教育相一致的校外教育“禁补铁令”;二是整顿培训市场,严控培训科目,叫停奥数以及改头换面的奥数培训学科;三是规范“家教”市场,引导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学校、班级学生的教育教学上。

  缓解“就医难”一直是热点话题。市人大代表、从医40多年的医学专家王泰琅说,“看医贵”的突出问题就是医疗费用普遍较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他建议卫生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向城乡、社区广大医务人员宣传应用基本药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医务人员进一步树立科学诊治与合理用药的观念。“看医难”的突出问题就是优质医疗资源短缺与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他建议今后要加强城乡医院的结对支援,切实提升农村医疗机构诊疗水平,使居民能在“家门口”看好病。同时,要加大对高端医疗卫生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在优质医疗资源的布局上更加合理。

  如何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解决百姓出行难同样是代表委员们的关注点。市政协委员、宁波公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胡永达提出,中心城区治堵的办法中应同时考虑或提出控制中心城区的交通进出总量,中心城区交通量控制可通过交通信号控制使车辆进入慢出来快,提供足够的停车空间供吸纳和消化交通量,使交通需求与中心城区可能提供的道路和停车面积之间相平衡。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