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日报记者 朱军备
“城市农村一个样,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终极目标。但推进过程中一味让农民进城,绝非长久之策,而必须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实现‘就地城市化’目标。”谈及如何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这一话题,市人大代表、镇海区委书记马卫光开门见山,思路清晰,“让广大农民就地享受同等待遇、就地感受生活变化,才是我们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之道。”
作为区域一把手,马卫光对城乡一体化建设问题很有感触。“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镇海作为宁波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必须站在全市发展战略高度加以审视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时,制定高起点的规划,更好更快地实现城乡一体化。”马卫光举例说,近年来镇海区调整了村庄布局规划,现有的456个自然村内的10万农民中,将有4万多住进新建的20个农村新型居住区,另外一部分则向规划保留的16个中心村集聚,最终形成36个农村新社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农民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们又着力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区本级财政每年均要安排30多亿元资金,专门用于建设城乡资源共享的基础设施。”
在马卫光看来,实现“就地城市化”是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最佳模式,其实质就是农民职业非农化、农村服务社区化。“统筹城乡发展,着力点是一手抓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一手抓农村社区建设,公共服务和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辐射。”
马卫光建议,进一步做好统筹城乡工作,必须着眼宁波经济发展战略趋势,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更优惠的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创业,积极开展农民转岗培训,为实现农民职业非农化创造条件。其次,要立足城乡一体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以调整优化组织和队伍设置为基础,以构筑社区化服务和阵地体系为重点,把城市社区先进的管理服务理念融会贯穿于新农村建设中,从而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此外,要持之以恒深化区域联动发展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惠农体制机制。用经营城市的思路去经营农村,用发展城市的力度去发展农村,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确立体制机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