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宁波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报告(2010年2月6日宁波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昨日,代表们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大会各项决议。 (记者严 龙李岩宏摄)
宁波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提出的《关于宁波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进行了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市人民政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创新举措,加大扶持,优化服务,克难攻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年初确定的少数预期指标未能实现,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紧迫,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社会发展水平与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体现了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导思想明确,提出的目标符合我市实际,工作措施是可行的。建议同意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提出的《关于宁波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市委提出的“改革突破、创新提升”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巩固企稳回升的势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努力完成发展目标任务,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提升发展质量效益。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创建各种科技服务的平台,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要着力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要在推进产业基地、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上做文章,在培育、完善优势产业链上花力气,在引大做强、规模发展上下功夫,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要继续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加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力度,力争在现代物流、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二、着力拓展内外市场,力保经济平稳增长。要认真总结这两年我市拓市场的基本经验,积极培育国内外市场,坚持开拓国际市场不动摇,坚持拓展国内市场不松懈,把扩大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结合起来,把巩固传统市场和开辟新兴市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要引导企业围绕市场,研究确立发展战略,调整优化结构,创新经营管理,增强应对开拓市场的能力。要深化推进国际、国内合作,丰富完善拓展国内外市场的工作举措,积极为企业开拓市场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以需求促进生产经营,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三、着力促进投资增长,增强持续发展能力。要继续在全市开展重大项目会战攻坚活动,进一步形成强大合力,落实责任,加强督查,确保攻坚目标的实现。要完善政府重大建设项目的决策机制,注重结构优化。要拓宽投融资渠道,不断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开放投资领域,引导扩大吸引社会民间投资,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力争投资的可持续性。要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保证工程质量,节约工程投资。要进一步创新政策举措,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发挥投资效益。
四、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康建设步伐。要把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促进城乡全面融合发展。要深入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战略,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和副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提高城市化水平。要统筹推进余慈地区、象山港区域发展,加快启动宁波杭州湾新区建设,着力提高重点区域发展水平。要全面实施中心镇卫星城市建设试点,增强中心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节点作用。要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造,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农村建设水平,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五、着力加强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扎实做好十方面实事。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要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政策和措施,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整体水平。要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要进一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生态市建设。要加强价格调控,保持物价基本稳定。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和生产安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抓紧研究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精心编制“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