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吉晶 李拓 池树友
1991年,我市首次发生松材线虫病疫情,到最高峰时年病死松树350万株,到去年病死树总数下降至16.1万株——
四明大地,多少年,松树郁郁成林。然而20年前,突如其来的松材线虫入侵,致使大批松林受灾,一场大规模的松林保卫战由此在我市打响。
疫情传播迅猛
1991年,象山丹城镇北门山大量松树枯死,专家认定为国际重大检疫性病害——被称为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病,这是松材线虫病疫情首次在浙江省发生。
据查证,松材线虫是通过进口包装木箱传播进来的。微小的松材线虫除了在病松树内大肆繁衍,通常还寄生在天牛的体内,通过天牛危害其他松树。
尽管林业部门及时采取了措施,但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疫情很快从象山扩散到宁海、奉化等地。到1998年,全市有松林的9个县(市)区全部出现了松材线虫病疫情。更令人痛心的是,以马尾松为代表的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参天古松也在这波疫情中被殃及。
“必须动用社会力量来保卫宁波250万亩松林!”1998年9月25日,市政府发布“关于封锁扑灭松材线虫病的命令”,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
防治从天上到地上
1999年6月,一架配置了风动式超低量雾化器的海燕小型飞机从大榭岛上空向松林喷洒药物。这是宁波在全国率先尝试的“飞防”。为了开展“飞防”,我市科研人员还开发了国内第一个松材线虫病防治药物——保松灵,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日本农林水产省特地派专家专程前来考察。
但是,由于“飞防”受天气、地形条件以及环保要求制约,难以大面积实施,2004年起飞机作业暂停,继而,防治转向“地面”,采用喷雾、喷粉的方法开展防治。森防人员结合实际,相继取得了一批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如二响粉炮载药技术、松疫克喷粉技术、新保松灵喷雾技术等。尤其是二响粉炮载药技术,防治效果十分显著。这一技术已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
除了药物防治,病死松树的清理也是一项艰苦又繁重的任务。铲除一棵病死松树,往往要翻山越岭,而且必须将疫木连同枝桠运送到山下焚烧处理的场所。据介绍,每年从10月到次年3月间,全市参与病死松木清理的队伍有5000多人,年投入劳动用工数十万人次,清理疫木数万吨。每年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资金在2000万元以上。
连续9年“双下降”
“依照松材线虫病流行规律,若当初按‘不治之症’的思路不及时防治,全市250万亩松林在10多年前就损失殆尽了。”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有关人士说。
经过连年防治,宁波市松材线虫病暴发势头得到了遏制,病死树总量和发病面积逐年得到控制和压缩。数据显示,2000年松材线虫病疫情达到高峰,疫情发生面积54万亩,病死树350万株;去年疫情发生面积下降到14.7万亩,病死树总数下降到16.1万株,连续9年,实现发病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双下降”。
此外,我市在开展大规模除治的同时,对松林实施林相优化,走出了一条防治与景观建设相结合的特色之路。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合理利用,曾经“一把火烧掉”的疫木创造了数亿元的经济效益,为这场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战役提供了不少“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