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大量学校优秀教师流失 困扰着各地农村校长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02-27 10:43:3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近日就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继续公开征求意见。这些问题中重点涉及加强农村教育、深化教育教学等内容。宁波教育学院刚刚完成省“领雁工程”宁波市农村初中骨干校长班的脱产培训任务。来自农村的校长们就农村初中的良性发展,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论文答辩会。他们提出了什么建议呢?

  诊断“两头重中间轻”

  近年来,农村初中师资力量不断加强,但困扰校长们的一大难题是,新任教师多、老年教师多,中青年骨干教师少,这使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明显的缺损及断层。有位校长苦恼地说:“学校优秀教师流向城区的数量及速度在不断加大,替换进来的教师往往是新分配、新招聘、新代课的。

  缺少名优教师引领的师资队伍如何建设?余姚梁辉中学俞建军校长认为,除了外出“拜师学艺”,更要加强农村初中自身“造血”功能,他曾力图通过挖掘青年团队潜在力量与智慧,通过互帮互助、团队合作,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对此,鄞州区鄞江镇中学校长钟冠华也有同感,该校初级职称教师占了41%,由于地处偏僻,与外界交流少,年轻教师很容易产生苦恼。在他看来,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十分重要。

  如何发挥老年教师的作用?宁海桥头胡初中校长方仲儒对老年教师的优势、不足进入了深入分析,他强调校长要“换位思考、自我反思、有效沟通”,要“尊重宽容、发挥潜能、满足需要、增强内驱、关心爱护”,充分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

  培训“隔代家长”

  每所学校都会有学困生、德困生,但农村初中的学困生、德困生比例较高,这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非父母监护的学生比例不断增加有关。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校教育失去了强大后盾与“合作伙伴”,这给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

  奉化溪口中学校长陈国明指出,该校90%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住地偏僻、流动性大,校方很难及时取得联系和家访,而家长们忙于生计,极少主动与学校联系。北仑区郭巨中学校长康海东通过调研,发现该校留守学生已占了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祖父母辈监护的达到60%的高比例,个别学生甚至处于无人监护状态。

  余姚市鹿亭乡中心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留守儿童占了20%的比例,校长郑军辉说: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学校党政、工、团负责人和班主任为成员,建立了师生帮扶制度,让每位教师都做“代理家长”,建立起“留守儿童之家”,每天放学后及双休日准时开放,设立了“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每学期举办四至五期的“隔代家长”培训班,有时还把培训班放到村里,这一做法受到家长欢迎。

  “乐教”与“乐学”

  对于偏远农村初中而言,新课程背景下实施减负任务尤为艰巨。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突出教学的多样性、探索性与互动性,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慈溪市鸣鹤初级中学校长韩勇豪认为,农村初中的生源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积极性,有自卑感。所以,“减负”不是单纯减少学生作业,而是要给学生一个乐于承受的合理负担,通过感受学习快乐,变负担为动力。该校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控制难度系数来编制练习和试卷,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成效显著。

  奉化溪口中学校长陈国明指出,教师要有发现学困生闪光点的能力。多向家长报“喜”,杜绝“告状”,这也是一种“减负”。宁海县大佳何镇初级中学校长叶小辉认为,减轻学生负担,要从减轻教师负担入手。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评价机制,肯定教师工作的点滴进步,调动教师“乐教”积极性,带动学生“乐学”。叶校长相信:“积小胜可以为大胜”。王晶晶

【编辑:刘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