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全国优秀种粮大户、近年国内最大的七彩稻种植户、我市粮食种植面积最大的种粮大户……年仅36岁的慈溪种粮大户林万康已经拥有了众多光环。“已经在江西铅山、安徽芜湖、河南安阳等地包了几千亩地种植七彩稻。在黑龙江、吉林、安徽的粮油基地也在建设中,成功后每年能向宁波地区提供几十吨优质大米。”他说。
林万康是我市农民“走出去”的一个缩影。我市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56亩,土地承载力紧张,大农业与耕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要让农民在农田上增收,除了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外,更重要的是鼓励农民积极走出去,有效利用外地资源,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近年来,市农业部门相继出台多个优惠政策,通过政府补贴、订单保障、搭建网络对接平台等方式鼓励农民走出去在市外建立种养基地。截至目前,我市已有9.23万名农民在非洲、东南亚、澳洲及全国各地建立种养基地119.87万亩,我市市外建立种养基地面积居全省首位。
“农业宁波帮”在外地开疆拓土,不少农产品返销宁波地区,既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又保证我市粮食供给安全,为宁波打造了众多“活粮仓”。2008年春节前夕,我市生猪供应出现缺口,猪肉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市天邦、婺鄞等几家大型畜禽公司火线增援,将衢州、江西等地合作社分社的10多万头生猪调回,稳定了我市猪肉市场。
北仑农民在越南设立水产养殖基地,经过深加工,水产罐头、冷冻海产远销东南亚、中东;鄞州、奉化几家果蔬合作社在福建、海南等地种柑橘,因为品种优良、价格便宜,成为众多甬籍罐头商的常年合作伙伴。在农民外出包地浪潮的催生作用下,我市农产品加工的蛋糕也越做越大,实现了农民与产品加工企业的双赢。据统计,去年我市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47家企业实施了技术改造,农产品加工及出口总量均走在全省前列。
“农业宁波帮”在外地建立种养基地,不仅保证了宁波的粮食供应,也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带到了其他地区。余姚农民企业家陈国泰投资8000多万元在湖南岳阳市成立湖南国泰食品有限公司。他的公司将当地农民种植的3000多亩榨菜、芥菜的收购价每公斤提高了0.2元。陈国泰因此受到当地农民的信任和尊敬,因为他兼任当地街道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被当地农民称为“老总书记”。
宁波日报见习记者 陈 亮 通讯员 康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