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鄞州
鄞州城乡统筹发展 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生活
稿源: 鄞州新闻网  | 2010-03-03 10:39:35

  老年活动室、卫生室、图书室、便民超市……这些以前只在城里才有的公共设施,现在在鄞州乡村已司空见惯。搬进新村、住进套房,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垃圾入袋,健身流行,老年人有“老保”,看病报销比例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身在农村却享受到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日子过得直叫城里人羡慕。

  “抓住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难得机遇,围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一主线,鄞州创新统筹举措,以打造大平台来推进城乡大融合。”在今年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寿永年在作典型发言时说,“突出抓好产业升级、城镇建设、惠民服务‘三大平台’,全面提升城乡融合型新农村建设水平。”

  2009年,鄞州荣获浙江省首批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称号,成为全省惟一一个进入城乡全面融合阶段的县(市、区),并连续第三年跻身宁波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行列,全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高居省、市之首。

  打造高端化发展的产业平台,着力促进城乡经济融合

  这些天,在集士港镇桃源湾农业科技示范园内,20多名工人忙着培育、移栽睡莲、菖蒲等水生植物种苗,以争取5月份建成开园。届时,园区规模将达到180亩。“这是我们拓展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做强农业企业的一大措施。”园区“主人”——宁波天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任红星说。

  15年前,天韵公司还是一家传统单一的蔺草加工企业。15年后,它已拥有6家子公司,产业涵盖蔺草制品、包装制品、新型环保材料、生态环保工程、电子商务等多领域,成为一家多元化发展、科技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公司完成销售1.2亿元,为15年前的40倍。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城乡全面融合的首要内容。我区依托规模能级高、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升级平台建设,农业强规模、工业强集聚、第三产业强特色,城乡经济联动发展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持续增收得以有效推进。“天韵”只是其中一大典型。

  “十大万亩基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任务,土地流转率高居全省之首,1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9家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新型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三支市场经营主力军”,全区农业从粗放型、传统式向集约型、现代化转变。

  着眼改造农村“低、小、散”的传统工业,两大省级工业园区、两大投资创业中心的建成,全区形成了以光机电、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成为国家级金属材料和汽车电子及零部件、省级新型计量仪表特色产业基地。过去以轻纺、服装为主体的农村工业,优化提升为以高新产业为支撑的先进制造业。

  服务业“八大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实现全市“三连冠”。在新城区,南部商务区成为全省密集度最高的商务区,宁波“曼哈顿”呼之欲出;在农村,依托山水人文资源和城镇区块开发,乡镇错位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特色服务业。

  打造一体化建设的城镇平台,着力促进城乡形态融合

  如今,云龙村镇建设令人耳目一新:上李家村、甲村、王夹岙村等一批发展全面、宜居乐业的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脱颖而出;老镇区大手笔改造,卫生院、中心幼儿园、公共文化中心等每项投资达几千万元的公共设施,今年将陆续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或交付使用,“云龙·启发商贸中心”等商贸区块开发建设步步推进。

  不仅仅是云龙在大变样!东至象山港畔,西至四明山区,各地村镇功能在优化、面貌在变化。姜山的陈师傅为之慨叹:“姜山大了,更热闹了!”

  优化功能建设形态是城乡全面融合的重要载体。我区坚持以新型城市化带动新农村建设,以新城区为龙头、小城镇为节点、新农村为基础,着力提高新城区的带动辐射能力、城镇对接承载能力,形成了城乡建设联动推进、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

  新城区快速崛起,十大功能区块推进建设。一大批区外优质项目、高端产业和技术人才快速集聚,为带动辐射农村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小城镇在对接城市、联接农村的节点作用凸显。改造一片街景、开发一批新区、构建一张生态网的城镇“三个一”建设重点推进,8个镇成为省百强镇,集士港镇被列入宁波市首批卫星城市试点。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由点到面,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实施7年来,一半以上行政村相继进入改造之列,为农民提供新居近8万套,投资累计达到85亿元。全面小康“百村示范”创建、村庄整治成线连片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城市社区式生活。

  打造均衡化供给的服务平台,着力促进城乡社会融合

  下应街道王家弄村农民金信良原在村里种植番茄等经济作物,因土地被征用,(下转第5版)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