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新马路石库门文物建筑群处境堪忧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03-05 12:48:09

当传统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 ——(俄)果戈理

  近日,本报87777777新闻热线接到热心读者来电,说江北新马路石库门文保建筑现状堪忧。昨天,记者走访了这处记录着宁波帮足迹的建筑群。这里的居民住宅门前都挂着一块大理石刻字的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

  姚宅大院的尴尬

  新马路2l号是姚宅大院,一处三合院式的近代民居。大门位于朝新马路的左侧厢房,姚宅的主楼面阔五间二弄,高二层,屋面采用小青瓦硬山式,带有前廊,廊柱方形,廊前有近代车木栏杆,栏杆图案用回纹,地面铺着青石板。宅后还有花园、马厩等附属用房。住在姚宅里的张阿姨对记者说,原宅主人姚绍伦曾是洋行老板,其夫人包梅珍曾为上海华盛烟草公司董事长。

  然而,记者走进姚宅已很难感受到老宅原来大户人家的那种气派。西式山墙的油漆已剥落,窗框上嵌着的赭红也已褪色。姚宅里现在住着好几户人家,厢房、客堂都作了分割,成了各家的居室,走廊上拉着晾衣绳子,近来下雨,这走廊就成了居民们的晾衣处。天井里堆放着几户人家的杂物,北侧屋檐下还搭起了遮雨棚。

  张阿姨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个宅子还姓姚,可模样已不是原来姚家的模样了。尽管这建筑物被政府划为文物保护单位,但投入很少,保护工作都靠居民自己。梁上那个灭火器外壳的颜色都从大红变成了淡红,布置在走廊上的电线塑料皮都变成了黑色,不知道这些东西已使用了多少年头。建筑被划为文物,没有给居民们带来多少好处,反而约束了他们的行动。

  一位老阿婆在姚宅角落里生煤球炉子,青烟萦绕。老阿婆说,新马路这一带原来是宁波大户人家住的地方,出了不少宁波帮商人。这里之所以叫新马路,是因为宁波原本没有马路,这里修了宁波第一条马路。

  附近有24个文保点

  据了解,江北新马路一带聚集了多处传统建筑,其中已公布为市级文保点的有23处,区级文保点1处。其中大多数文保建筑都有其历史价值和艺术、科学价值,如建于民国时期的包宅,是我市爱国开明人士包时墉的旧宅,是我市较早一座由钢筋水泥和木结构结合的中西合璧建筑。又如位于新马路35号的仁济医院旧址,是民国时期三合院式传统二楼住宅,据记载,仁济医院由金廷荪和杜月笙于1932年创办,后成为省立医院的基础,在宁波医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新马路的老建筑大数里面住着居民,现状与上述姚宅相似。而还有一些因为周边房屋拆迁而遭到部分损坏或破烂王侵袭,保存下来的建筑看上去近乎荒废。

  记者采访时刚好碰到了两名从苏州来宁波旅游的游客,他们拿着相机对着老宅取景拍照。聊了后才知道,他们是特地来宁波寻访石库门建筑的。出行前,他们在网上了解到,宁波最大石库门建筑群坐落在江北新马路,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老建筑现在是如此落寞。

  原来这些文物“姓私”

  江北区文保所的杨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马路石库门建筑群的现状让他们也感到很忧虑,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保护资金上。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产权分两种,一种是国有文保单位,另一种是非国有文保单位,国有文保单位的维修资金主要是由各级政府负责,非国有文保单位则由所有人负责修缮和保养,文物有损毁危险而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可给予帮助。在实际操作中,非国有文保单位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新马路石库门建筑几乎都是非国有文保单位,住在老宅里的多是老人和收入较低人群,他们自己没钱修缮文物,而政府方面也只能安排少许维修资金。“姓私”的文物保护成了一个大问题。

  “根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新马路石库门建筑群保存完整的占60%,基本完整的占30%,其余为不完整或残损。”宁波市文保所徐炯明副所长介绍说,由于这些文保建筑年久失修和其它原因,损坏较为严重。尽管这些老建筑属于私人财产,但现在的主人大多没有能力保护它们,任凭它们历经岁月的雨打风吹。这是一种尴尬。

  “新马路石库门建筑群是宁波近代开放和商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宁波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库门建筑群,凡挂牌的文保点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宁波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专门史研究所孙善根博士说,新马路石库门建筑群具有稀缺性,不管它们的产权“姓私”还是“姓公”,政府都有责任进行保护和修缮。

  宁波晚报记者 张寅/文 徐佳伟/摄

  延伸阅读

  新马路

  江北新马路于1912年铺筑完成,最初为泥结碎石路。1931年,改建成为宁波市第一条水泥面马路,长910米。1984年至1986年间,向西延伸,并改为沥青水泥路,路长至1637米,宽约10米,与人民路、西草马路相交。新马路上聚集了多处石库门建筑,是名副其实的历史街区。

  石库门

  民国时期,江北岸的宁波帮鼎盛,纷纷在江北岸码头附近置业。虽然商人接触西方文化较早,但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依旧根深蒂固,所以他们宅子的主体具有浓厚的江南传统民居特征,但在布局上参照了西方联排式住宅,因此带上了中西合璧的色彩,被称为“连体的江南民居”。此类建筑外门选用石料作门框,故称为“石库门”。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