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市早教机构五种模式收费不规范 问题多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03-06 08:49:35

  当前年轻父母对早期教育日益重视,0~3岁早教市场迅速崛起。据统计,我市各类“宝贝”早教机构有150多个, 每年培训近万名0~3岁婴幼儿。这些机构主要有五种办学模式:一是由教育部门举办的专业化的早教中心(园),市三区共7所;二是附设在全日制幼儿园的全日制早教班,市三区约100家;三是经工商审批,由各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举办的全日制早教班和亲子班,市三区约10家;四是经教育局审批,由社会力量举办的专业化的早教机构,市三区有7所,挂靠在某一培训机构或无证经营的早教机构10多家;五是以推销婴幼儿产品形式开展早教,请“儿保”专家讲课,不单独收费。这5种办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很多。

  各机构课程收费不规范

  这150家早教机构又可分为“早教园(班)”和“亲子班”两种:早教园(班)招收1岁半左右~3周岁婴幼儿,为全日制托班,俗称小小班;亲子班侧重于对带养人(父母、祖父母、保姆等)的早教指导,婴幼儿也带在身边,社会力量举办的专业化的早教机构一般侧重于亲子教育,一星期一次。

  据调查,社会力量举办的亲子班,规模小的每小时收60~80元、中等规模每小时收100元~120元、规模大的收150~200元,带有“双语”特色的每小时超过200元。经工商局或教育局审批的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早教班每月收取1500元左右;附设在全日制幼儿园的早教班按星级每个月收取300~500元不等。课程收费完全由早教机构“内部确定”。这一商业化操作行为引起社会对早教机构的担忧和质疑。

  从业人员专职化程度低

  由于0~3岁的早期教育不在学前教育范围,教育部门无法审查从业人员的资格水平。现有的早教从业人员大多数从幼师转行,这些幼儿教师也未经过专业培训,有的只是经过“育婴师”短期培训。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早教班,出于经营成本等多因素综合考虑,不愿意聘请优秀教师任职,有的只聘请高中学历的人员从教,没有《教师资格证书》。“7·23”镇海庄市天天幼儿园的幼童死亡案就是因为从业人员缺少专业培训而引起的。由于早教教师在收入、待遇、劳动强度等方面与幼教老师相比差距较大,因此,优秀教师也不愿投身早教事业,早教师资整体力量薄弱。

  课程设置随意无科学性

  国家目前还没有对0~3岁婴幼儿的课程指导纲要和相配套的课程实施方案。1982年,全国妇联曾颁布过《0~3岁教养大纲》,2004年上海编制过《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这些为早教机构编制课程提供了依据,但有的早教机构根本不了解以上文本,随意编制课程;更有部分早教机构为投家长所好,对2~3岁的婴幼儿开设“蒙台梭利”、“英语”等课程,拔苗助长,违背了孩子的正常成长规律。

  监管主体不明怪事连篇

  目前,海曙、江东、江北三区工商部门基本不受理带教育字号的公司登记注册,教育部门也一律不批。有工商执照的早期教育机构,不到教育部门备案;经教育局审批备案的早教机构,不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有的早教机构苦于无处登记办理,或挂靠、或无证办学,天天担惊受怕。由于监管责任不明确,工商、教育、物价等政府部门在早教机构的收费、规模、课程设置、从业人员资格、考核监督、校舍设施安全等方面都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日常管理也处于无人管理的真空状态。早教机构因而脱离教育轨道,演变成“托婴所”。有的甚至出现不让6周岁幼儿转入幼儿园的怪事。

  教育场所不规范隐患多

  据对江东区调查,全区早期机构的专门用房仅约1.5万平方米,除教育局举办的2个早教中心和4个早教园由小区配套幼儿园改建而成,全日制幼儿园的“园中班”用房和设施比较符合卫生、安全、教育的要求外,社会力量举办的早教机构租借写字楼,用房不合专业标准,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早期潜能开发对人的终身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为每个婴幼儿抚养者提供早期教养的服务指导,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为此,建议各级政府把推进婴幼儿教育一体化列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正确引导、合理规划、规范管理,促进0~3岁早期教育健康规范有序发展。让家长安心工作,又为提高人口素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东南商报 赵夏娟

【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