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故乡》图
中国宁波网讯 展开长1.5米、宽1米的《旧时故乡》草图复印件,从清道观、布政房到节高堂、冯岳府第,均清晰可辨,加上栩栩如生的人物穿插其间,70年前江南古镇的风情风貌扑面而来……昨天,当这幅由70多位老人共同参与的图画展现出来时,人们感受到的是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思乡之情。
持有这件复印件的是《古镇慈城》的主编钱文华。2007年,作为研究慈城历史和风貌专家的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说是受旅居美国的老“慈城人”郑雷孙先生所托,了解1938年秋天的慈城风貌,为郑先生正在创作的《旧时故乡》提供素材,并讲述起一段令钱文华至今都激动不已的往事。
郑雷孙先生今年87岁,儿时在慈城读完了小学和中学,抗战时辗转就读广西大学机械设计专业,1949年到台湾工作,退休后随女儿旅居美国。1988年和1993年,老人回故乡探亲扫墓,萌发了创作70多年前慈城风貌的念头。
2006年,郑雷孙老人开始了《旧时故乡》的创作。由于离家多年,家乡的记忆大多只剩下轮廓,为了展现出古镇原貌,老人就不断邀请老乡共同参与。这些老乡有的在香港、台湾,有的在美国、加拿大,还有的在欧洲。得知老人的想法后,他们都表示大力支持。于是,老人决定将草图分割成十个区块,准备每完成一块后,就复印好分寄到世界各地,请大家根据记忆进行修改。
但当老人正着手创作时,他的右肾被查出患上了肿瘤,需要进行全肾切除手术。当亲友到齐,办完一切术前准备后,他决定放弃手术。理由是,自己心肺都有重疾,还患有皮肤性淋巴癌和严重的脊椎退化,如果在手术时出现并发症,将导致无法完成心愿,如不手术,或尚可有时日供他完成画作。最后,亲人尊重了老人的选择。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只要他把作品寄来,众多的海外老乡和亲友总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对画内的各个场景进行修改、标注,力求准确,事后用快件寄回。其间,老人因白内障、腰椎病等疾病,导致画作涂改重画,但始终没有放弃。一年多后草图完成后,老人把其中的两件复印作品带到宁波,一幅给了慈湖中学,一幅赠与钱文华。
记者在钱文华提供的草图复印件上看到上千幢房子、店铺和10多条街道,房边和街道上的人物均按照当时情境复原。在一条街上,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打铁、卖棺材、剃头、弹棉花和卖馄饨的店铺。钱文华说,他曾拿着这幅画请教了不少老“慈城人”,大家认为,画中的描绘基本与1938年时的慈城一致。
如今,郑雷孙老人正在根据草图创作更为精致、画幅大出一倍多的正图。他和所有曾参与其中的老人有个共同的心愿,希望将这幅画赠与亲友、同好,既可慰海外游子的乡思之苦,又可供后辈据此寻根溯源。
罗涟浩 吴红波 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