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家电企业缺工严重 急需上万名装配工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03-16 07:55:20

记者 薛智谊

  在很多企业普遍遇到“招工难”的背景下,家电业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首当其冲。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宁波不少家电企业手里都握着大把订单,有的还新增了生产线,但缺工严重,其中装配工特别紧缺。市家电行业协会有关人士介绍,全市家电企业装配工缺口达上万人。

  订单急增加班普遍

  3月12日,记者来到位于慈溪新浦镇的飞龙家电集团。在电器生产车间,一名姓李的小伙子告诉记者,他从正月初七就开始上班了,主要是赶订单。为了早日高质量完成任务,他们车间经常要加班加点。该集团办公室主任沈雪江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有2000多名员工,自去年6月份以来,公司订单增长明显,苦于招不到人,目前公司还存在300多人的用工缺口,缺的主要是一线生产员工。

  手握大把订单又面临“招工难”的不止飞龙一家。浙江中享电器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罗小姐介绍,今年公司在上海、慈溪两个生产基地至少要生产100万台冰箱和洗衣机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春节刚过,慈溪生产基地就新增了一条生产线,相应地要增加300多人,但目前招工比较困难。

  奇迪电器人事部经理陈先生介绍,去年停掉的一条饮水机生产线今年又恢复了生产,目前公司订单很多,已排到了今年6月份。

  据了解,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春节过后,员工加班加点赶订单的现象在家电企业中相当普遍。

  记者调查发现,家电企业最缺的是装配工,不少企业一招就是上百人。3月12日,在慈溪举行的第三届长三角技术工人大型招聘会上,慈溪108家企业提供了各类岗位16197个,其中装配工就需要4604名。

  市家电行业协会有关人士介绍,宁波家电行业用工量比较大,全市拥有家电整机生产企业5000多家,宁波的洗衣机产量占全国50%以上,冰箱产业年产能突破800万台,有的洗衣机或冰箱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就需要两三百人。随着经济回暖,订单增加,企业用工矛盾十分突出,全市家电企业装配工缺口达上万人。

  纷纷上调工资水平

  为吸引更多员工,不少家电企业开始上调薪水。记者在第三届长三角技术工人大型招聘会上发现,招聘企业给出的员工岗位工资均有所上涨,不少企业招聘的一线装配工的工资在2000元~2500元之间。企业还在招工简章中明确承诺,免费提供住宿和工作餐,此外还有各种津贴、福利等,用人、育人条件相当优越。

  “根据我们统计,今年企业给出的工资明显高于前两年,增幅应在5%至10%,其中,家电企业由于缺工较多,工资增幅更大一点。”慈溪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管理处副主任王耀强说。

  奇迪集团总经理周奇展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目前还缺200多人,主要是装配工,目前公司工资水平相比去年同期提高30%左右,员工月工资最低也不会少于2000元。

  打起了“温馨牌”

  除了提高工资水平,为了留人,企业纷纷打起了“温馨牌”。浙江中享电器今年推出了一些新的留人措施,在去年发放就餐补贴、送生日礼物的基础上,今年又推出了住房补贴、工龄补贴、高温补贴、年底慰问金等福利措施。

  “如果不提高待遇,即使招到了人,最后也会跑掉。只有让员工有归属感,才能使企业保持向前的动力。”奇迪集团总经理周奇展表示。

  华裕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照奇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小,从去年5月份开始订单多了起来,公司没有减员。今年春节后,公司新增了咖啡机、煎烤器、电熨斗等共6条生产线,补充了300多人。黄照奇认为,虽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裁员瘦身、降低成本,是许多企业惯常的方法,但华裕坚持不裁员、不降薪。也正基于此,今年没有遇到“招工难”的情况。

  “没有订单时裁人,订单一来就没人做事,平时不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储备,是不利于长远发展的。”在长三角技工论坛上,有关专家认为,家电制造用工机制到了迫切需要实质性转型的时刻了。企业要把人力资源成本纳入正常的生产成本中,建立用人的长效机制,提高劳动者待遇以吸引人才。

  东南商报记者  薛智谊

  ■相关链接

  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与梦想

  近日,两名打扮入时的新生代农民工在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招工市场寻找工作机会。

  张扬的个性,时尚的穿着,让新生代农民工很容易与上一代农民工区别开来。

  他们是“80后”“90后”的年轻群体,他们生长在农村,却不迷恋故土,他们工作在城市,却难以扎根城市。

  这个人数接近一亿的庞大群体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知识结构、工作需求、生活态度、人生观念等方面有着明显的转变。他们不愿老老实实地呆在又苦又累、待遇偏低的工作岗位上,而是对工作环境、工资待遇有着自己的要求;他们不再靠拼苦力生存,而是希望凭借知识、技术谋求长远发展;他们外出打工不再省吃俭用攒钱往家里寄,而是渴望融入城市,在城里消费,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然而在现实中,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寻梦的道路却并不平坦。他们不仅工资待遇普遍偏低,而且在户籍、住房、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子女入学等方面与城市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春节过后,出现在东南沿海和部分内陆省份的“用工荒”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与新生代农民工现实与梦想的冲撞不无关系。那些劳动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发展空间小的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很难再有吸引力。在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企业用工主体的今天,企业要想招得到、留得住人就必须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多元化需求。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新生代农民工”提法纳入中央正式文件,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两会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这些无不体现出中央政府对这个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年轻群体的高度关注,也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释放出积极信号。

  新华社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