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大二女生 连环画上演民俗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03-20 07:50:08

  中国宁波网讯 连环画,这一很多人童年记忆中美好的回忆,如今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一大二女生却与连环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不仅喜欢看连环画,而且还自己动手编绘了两套民俗风情连环画。

  这名大二女生名叫曾艺超,现就读于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环境艺术专业,来自衢州常山。爷爷是常山有名的民间雕刻艺术家,是浙江省收藏协会古籍连环画委员会副主任。爸爸也是当地有名的民间绘画艺术家、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生长在这样一个艺术家庭,小曾很小就表现出了绘画天赋。

  这本名为《常山民俗集锦》的书以图文并茂的连环画形式展示衢州常山的民俗经典,由曾艺超主创,和父亲共同汇编成册,目前已经印刷上千册。接下来,她将把理工学院的校园文化画入连环画中,她还想将宁波的风土人情入画,更好地“叫响”宁波民俗文化。看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连环画,流畅优美的绘画线条,简练质朴的文字,同学直呼“太牛了”。

  第一次创作“简直没法看”

  小曾今年20岁,说起她钟爱的连环画,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立刻变得神采飞扬起来。

  “家里收藏的连环画有3万多册,小时候就很喜欢看,有时一本连环画要看上几十遍。”小曾说,爷爷和父亲都是画连环画的好手,她从小就耳濡目染,对画画特别有兴趣,高二时开始“拜师学艺”学绘画。

  小曾第一次创作是在2008年,经过大半年努力,最后汇编成13册的《民情沟通日》。“第一次创作手生得很,人物几乎千篇一律,别说生动了,连面部表情都没有,简直是没法看啊。”

  后来,很多画面都几经修改直至定稿,花了六七个月。“看似简单,其实画连环画是个很辛苦的活儿。”这次编绘民俗连环画,很多时候一张图不停地画,到最后定稿时再回来看之前画的图画,自己都感觉无法接受。

  情景再现过了把导演瘾

  为展现代代相承的民俗文化,去年放暑假前,常山县有关部门邀请小曾父亲编绘民俗连环画。小曾决定和父亲一起编绘这套连环画。于是,从暑假第一天起,小曾就同父亲一起开始了走村串巷的采风活动。冒着酷暑,父女俩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偏远的山村,访问了一个又一个知情者。等创作《常山民俗集锦》时,照曾艺超自己的话说,已经有手感了,但新的难题又出现了。

  翻阅《常山民俗集锦》,其中展现了常山钢叉舞、蜀阜御龙、洗马舞、胡家神龙、胡柚起源传说、常山奇石典故等八个民俗景点故事。民俗文化,起初对曾艺超而言还很陌生,加之用连环画的形式去表现,就要尽量看到活灵活现的现场。“一开始很没有画面感,根本想象不出真实的场景。”后来,曾艺超想出一招,真人“情景模拟”,再现当时的情景。

  创造钢叉舞时,她和父亲就驱车到新昌乡黄塘村,观看当地的村民表演钢叉舞。为了让画面更生动,小曾常常要现场导演,如何摆放道具,动作怎么做,画面怎么组织。“那段时间,感觉过了一把导演的瘾。”

  父女通力“绘”民俗

  在《常山民俗集锦》的整个创作过程中,父女俩走了近5000公里,拍了各种民俗照片5000余张。每次与父亲从外面回来,小曾便开始埋头为连环画构图。“民俗连环画的意义不同于一般的连环画,我必须尽自己所能与父亲一起把最好的画面展现给全县人民。”

  在编绘过程中,每勾画一幅图,父女俩都会按各自的意图各画一张,遇到意见不统一时,父女俩就会来个激烈的探讨争论。在一次画常山山茶油传统制作工艺时,其中一张是摘茶果的图,父亲最初是用老人挑茶果的画面布局,小曾提出里面没有“摘”的效果;后来父亲又换了一种画面:两个老人摘茶果带饭吃的场景,她又提出画面里过于注重“吃饭”;于是父亲又采用了年轻女性摘茶果的画面,却再次被她否定,称画面又太注重女性。经过与父亲反复探讨,父女俩最终确实以一名女子在结满茶果的茶树丛中摘茶果为画面。

  民俗画里感受“现代”

  参与常山民俗连环画编绘,不仅使小曾感受到小时候的童趣,而且还学到了大学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她告诉笔者,父亲作画过程运用了很多白描手法,而在学校里老师很少涉及这块内容,“编绘民俗连环画过程中,我自身专业的作图形成了一定风格,在画现代的建筑、人物、风景画时,我总想融入一些民俗特色。”

  小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与父亲总共画了200多张图画,最后定稿选用了114张。她说,毕业后,对于连环画,她仍会当成一种兴趣爱好继续“爱”下去。

  连环画惹民“爱”民俗

  乍一看,《常山民俗集锦》虽然是薄薄一本连环画,但书中涉及到的人物多达几百个。为了避免雷同,每一个人物都要有所不同。“画得多了,就有点晕,后来索性在亲朋好友中寻找灵感。”小曾指着其中一个画面说,连环画中有一些人物原型其实就是身边的亲朋好友。

  例如,画中一幅用山茶油煮面的场景,画面中两位老人笑容可掬,其原型就是爷爷奶奶。“小时候的记忆很深刻,爷爷奶奶还会用山茶油给我们煮面吃,画画时,脑海里就闪现了这样的场景。”

  “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民俗文化,不仅生动形象,而且阅读起来不会觉得累,更重要的是可以勾起普通民众的阅读兴趣。”70多岁的毛师傅手里拿着连环画爱不释手,仔细翻看着每一页,兴致勃勃地说。

  接下来,小曾将为理工学院创作一册连环画,内容主要是校园文化。不过闲暇时间,她还是想多了解宁波的风土人情,将宁波的风俗画入连环画。

  东南商报记者 贾小鹏 陈川乐

【编辑:刘夏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