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甬籍女作家苏青故居即将被拆 曾与张爱玲齐名
稿源: 中国宁波网  | 2010-03-21 07:30:22

  

苏青故居冯家金房院内现住着几十户人家。记者 刘波 摄

冯家金房的大宅门。

屋顶刻着“福”、“寿”等字。

苏青在作品中多次提到的“浣锦桥”。

  海派女作家代表人物苏青是宁波人,她与张爱玲一起被称为上海上世纪40年代“文坛双璧”。她的故居就在现在鄞州石碶街道的冯家村。近日,一条消息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苏青故居即将被拆。昨日,记者驱车探访冯家村苏青故居现场。

  金房走出的名人

  从宁波市区沿机场路向西行驶,在距离鄞县大道向西不远就是石碶街道冯家村,这里小桥流水,一派江南水乡风景。一说起冯家的金房、玉房等老房子,村民都很热情地指点方向,记者顺利地找到了冯家的金房。

  只见金房的大门保存完整,梅园石砌的门楼上还残留着几处雕刻,走进院中,抬头就见二层木楼房的屋顶中间还刻着“福”、“寿”等字,这是典型的清末至民国浙东民居。如今,院子里居住着几十户人家,很多房子都租出去了。

  见记者拍照,不断有住户过来和记者攀谈,都自豪地说起这里曾出过名人,“写大文章的,是这家的女儿。”他们口中的“写大文章”的人就是苏青。正说着,走来了一个50岁出头的妇女,她说起苏青如数家珍,原来算起来,她是苏青的侄女辈,“虽然没见过,但经常听家里人说起她,后来也看了有关她的书、电视,所以知道一些。”

  冯女士告诉记者,苏青是冯家金房四房的后代,“祖上太公生了七个儿子,我这房是大房,苏青是四房。我们金房很多人是教书的,也有出门做生意的,子孙中有出息的人不少。”她告诉记者,苏青童年、少女时光都是在冯家村度过的,以后为了读书才离开家乡的。

  曾与张爱玲齐名

  在家乡人的诉说和诸多历史资料下,苏青形象渐渐鲜活起来。1914年,苏青出生在这个江南小村,她的本名为冯允庄,19岁时她考入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外文系,后肄业移居上海。

  苏青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海派文学女作家的代表人物,“上海文坛最负盛誉的女作家”,她创作的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她的散文结集为《浣锦集》、《涛》、《饮食男女》、《逝水集》。其中《浣锦集》一版再版,风行一时。作为出版家,苏青曾在上海主办《天地》杂志。

  苏青与张爱玲一起被称为上海上个世纪40年代的“文坛双璧”。心高气傲的张爱玲曾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著名作家王安忆曾评论:苏青作为20世纪40年代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虽然小说成就不及张,但其散文成就却在张爱玲之上,在当时的文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致使一向清高自傲、孤芳自赏的张爱玲也对她推崇备至,表示她“近代最喜欢苏青”。

  抗战胜利后,张爱玲与苏青两人因在沦陷区太过活跃、与日伪人员往来较多而受到社会的责难,苏青作为落水作家而被传讯。解放后,苏青留居上海,担任越剧团专职编剧。曾编写《江山遗恨》、《卖油郎》、《屈原》、《宝玉与黛玉》等剧目。其中1954年《宝玉与黛玉》演出连满300多场。1955年因受胡风事件牵连被捕入狱一年半,文革中亦多次受批斗,上世纪80年代后平反。1982年冬天病逝。

  笔下的家乡风情

  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毛海莹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苏青的研究,她介绍,苏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特别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正被日益认可。她说:“苏青虽然成名于上海,是个海派作家,其实,她也是个宁波作家。在她的小说和散文中浸透着故乡宁波的风情、风貌和风俗。宁波老话、俗语在苏青的文章中也比比皆是,宁波的地方民俗文化对苏青的创作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在冯家村的中心地带有一座小桥,桥沿上题有“浣锦桥”三字,苏青有部著名的散文集就是名为《浣锦集》,她曾在文中这样自述:“我是生长在宁波城西有一个叫浣锦的地方,其名称的来历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家的房子很大,走出大门不远处,有一石桥曰浣锦桥。”而在小说《结婚十年》中,老宁波的种种婚礼习俗一一细致地被描写于书中,宛如向读者打开了一幅上世纪40年代的宁波婚俗图卷。

  拆与保是否矛盾

  昨日,记者连线冯家村村支书冯剑波证实了冯家金房、玉房即将被拆的消息,“我们做了规划,主要是进行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金房、玉房,这也是整个冯家村的规划。”他告诉记者,村里也知悉这里有苏青故居,“我们也以这里出了名人为荣,但是,现在这些老房子的产权都是别人的了,苏青本人没有这个产权。保护名人故居是要紧的,但落实有困难,这笔资金谁来投入呢?这里有个矛盾。”

  鄞州区文保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冯家村的金房、玉房在这次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已由文保部门登录了,“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希望当地也意识到这个责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保护老房子往往会碰到与当地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改善居住问题,所以有一定的困难。”

  网友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意见却是相当地一致:希望保护名人故居。网友“宁波华南虎”大声呼吁,“该留点人文古迹予后人了。”多年来一直为保护我市文化遗产奔走疾呼的文保专家杨古城坦承:这是既敏感又困难的话题。他认为理所当然首先是要保护,“虽然产权所有是个人行为,但保护是国家行为,国家法律政策其实针对这个问题是有规定的,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应该有计划地进行保护,但具体落实到基层,的确这个实施难度很大。”东南商报记者 李臻

【编辑: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