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六部门联手明起"送岗位" 120家企业诚待英才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03-22 07:30:06

  作为“缓解企业用工难”共同行动的重头戏,3月23日上午8∶30至11∶30,市总工会、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工商联、团市委、市妇联、东南商报社等六部门酝酿已久的“春风送岗位,缓解用工难”大型招聘会将在宁波市人力资源市场(鄞奉路187号)举行。

  为将缓解用工难落到实处,六部门就像在撮合一门亲事,既要让男方满意也要让女方满意,撮合之后,还希望双方能白头偕老。为此,六部门紧密协作,推出六大相关联措施,尽力保障企业对用工数量与质量的要求,同时也满足工人对企业的要求。

  东南商报记者 杨继学 卢科霞 通讯员 童密芳

  慈溪的华裕电器是一家小家电生产企业,为了完成手头订单,还有300余人的用工缺口。该企业人事部门便与四川等地的技工学校签下“订单”,预约了近300名应届毕业生。这些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公司上班,以此缓解企业的用工数量不足。

  “经济回暖后,新一轮的用工难确实让一些企业措手不及。”市总工会方面表示,相比单体企业孤身作战,六部门的共同行动在资源、渠道、影响力等方面都更有优势。目前,他们的策略是打好六大措施组成的“组合拳”。

  一是联合千家企业收集岗位信息。对全市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及时掌握企业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的需求数。在企业推广设立用工信息联系点,力争年内有1000家企业加盟宁波工会就业网等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免费发布用工信息,畅通信息发布渠道。

  二是与“六省一市”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这也是六部门共同行动的重中之重。目的就是与安徽、四川、江西、湖南、陕西、贵州、重庆等劳务输出大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上述区域及时发布我市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同时,在我市企业与当地大专院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之间建立“校企合作”的技工和熟练工人协作培养模式,逐步形成“订单式”人才输送对接机制。到今年年底,在这7个省市建立一批人力资源联合培养基地,与职技院校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为我市企业输送大量优秀的技工人才。

  三是举办“技工招聘周”活动。全市各部门上下联动,集中开展技术工人招聘周活动,突出招聘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帮助企业集中缓解技能型人才和熟练工缺乏的困难。通过公共就业服务网,为企业和职工提供高效、便捷双向交流选择的服务平台。制作和发放就业服务卡1万张,吸引更多的职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招聘会。

  四是加强“订单式”技能培训。依托工会、劳动保障、共青团等部门现有的培训资源,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建立“有效培训,就地转移”的快车道,为企业培养对口适用人才。“订单培训”重点开展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进城务工青年和企业在岗外来务工人员三大人群技能提升培训,增强就业择业竞争力。根据已制订的计划,今年将培训职工8万人次,其中1万名职工取得初级以上技工岗位资格证书。

  五是开展“诚信与责任”教育。在全市122家试点企业率先启动以“诚信和责任”为重点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职工牢固树立诚信为本、信守劳动合同的信用意识,引导企业改善用工环境、遵守社会责任,实现“待遇留人、文化留人、感情留人”,促进职工队伍稳定。

  六是强化维权保障跟踪服务。大力推广北仑区社会化职工维权模式,提供从业对接、权益保障、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开辟职工维权“绿色通道”,为合法权益受侵害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让农民工感到第二故乡的关爱和温暖。

  “从报名的情况来看,已经有120家企业将参加23日的招聘会,可以说六部门的共同行动开了个好头。”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说。但办好一场招聘会并不是共同行动的最终目的,六部门之所以推出六大措施,是希望借此构建“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缓解我市企业面临的用工难问题,同时推进高素质技工队伍的建设,最终为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和我市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