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首批赴澳汉语志愿者出色完成硕士论文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03-22 13:13:51

  一年半前,经过重重选拔,宁波首批赴澳汉语志愿者产生。翁菁菁、徐欣欣、吴婷、李叶、张文媛、章敏敏、毛燕君,七名娇嫩的女生最终入选,她们远涉重洋,开始了在澳洲的拓荒旅程。近日,在市教育局为她们举行欢迎报告会,七名女生犹如雨后的七朵玫瑰,愈发娇艳和美丽。

  想学汉语的澳洲人很多

  从2008年7月底开始,七姐妹在西悉尼地区的不同中小学开始了汉语教学。

  其实,很多澳洲人对中国不了解,当地有些小学的图书馆关于中国的资料,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落后的状况。初到时,孩子们会问一些让她们啼笑皆非的问题,“中国有汽车吗?长城是用来抵制兔子的吗?中国有电脑吗?我可以开车去北京吗?”每当这时,她们就会拿出宁波三江口、天一广场的照片给他们看,孩子们总是感到很诧异:原来中国已经发展得这么好了!这让志愿者们深切感受到身上责任的重大,推广汉语,推广中国文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翁菁菁的任务是每周10课时中文教学。每周三,翁菁菁要去学区内的3所小学教中文,一共教6个班,加起来有180个学生。张文媛在两个学校执教,所有学生都是非中文背景的初学者。吴婷和李叶一起共同负责一所中学、四所小学和一所特殊学校汉语教学任务,吴婷还给学生上烹饪课,她边教学生包水饺,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如怎样使用中国筷子等。学期末,吴婷问大家明年谁想继续学中文,班级19名学生有12个学生都举手了。看到他们高高举起的手臂,吴婷感到很欣慰。

  每人出色完成硕士论文

  赴澳志愿者的专业都是教育学研究生,她们必须在最短一年、最长两年的时间内完成论文研究,即完成一篇5万字左右的论文。她们要阅读数不清的英文资料,见导师,写论文。论文数据来源和研究对象,正是她们可爱的学生。每周的学习和工作都安排得十分紧张。学习压力很大,看书、赶论文到半夜成了她们的家常便饭。

  七姐妹发现,那里与国内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的高等教育特别注重独立思考和研究创新能力。导师们要求她们要尽量获取并研究第一手材料,而不要只依赖别人已获取的研究数据和材料。她们每人都有一个主要的指导导师。导师每个星期都安排一两个工作日和她们见面,对她们论文进行指导,并对她们今后的学习任务提出建议。

  “双语教师发展的自我研究”、“赏识教育”、“交际性教学法”……一年半后,七姐妹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论文,无一掉队。

  有许多令她们感动的事

  有一段时间,七姐妹住在一起,用的电视机、洗衣机等都是导师送的。在澳大利亚买自行车和国内不一样,买的是零部件,需要自己拼装。刚到那里时,她们几个从超市抱了一大堆自行车零部件回来,装好之后发现运转不灵。一位志愿者的导师知道后,立即赶到她们的住所帮忙修车。还有一次,七姐妹在一条人迹稀少的路上集体迷路,“游荡”了好几个小时,最终还是这位导师“搭救”了她们。于是,这位导师就成了她们的“临时家长”,总是在她们最困难的时候及时出现。

  翁菁菁的导师是一位60多岁老太太,不但在学术上给予她很大帮助,而且很照顾她的生活。比如遇上超市里有物美价廉的中国食品,老太太会专门开车带她去买,然后送她回住所。

  “过去的一年半,让我们从不知柴米油盐酱醋茶变成了买菜通,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很多。”、“一年半,只是人生中的一个插曲,但是一辈子也忘不了!”、“有了这个特殊的一年半,已经使我们变得不同了。”……七姐妹的共同心声,即是对她们自己的总结,也是对弟弟妹妹们的祝福。

  因为,第二批10名汉语志愿者还在澳洲,在七姐妹开拓的土地上,延续着神圣的使命,而第三批9名志愿者,今年7月前后,又将整装待发。他们是中文和东方古国文化的传播者。

  宁波晚报记者 郑仲晔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