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鄞州
“苏青故居将拆”尚无定论(图)
稿源: 鄞州新闻网  | 2010-03-26 10:36:14

  近日,市级媒体相继报道了位于石碶街道冯家村的女作家苏青故居即将被拆的消息。经相关人士证实,故居拆还是不拆,并没提上议事日程

  近日,市级媒体相继报道了位于石碶街道冯家村的女作家苏青故居即将被拆的消息,不仅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还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呼吁。

  昨天,经相关人士证实,此事仅为传言,故居拆还是不拆,并没提上议事日程。同时,我区对此事也非常重视,文保部门、街道等有关人士,昨天上午和记者一起冒雨探访了苏青故居。

  “故居将拆”尚无定论

  冯家村村支书冯剑波,这些天,他已经接到了不少记者的电话。昨天上午,他明确地说:“村里对新村建设是做了规划,但我没有说过苏青故居即将拆除。拆还是不拆,怎么拆,何时拆,都还没定。”

  冯剑波表示,新村建设可能会碰到老房子拆迁,牵涉到村民利益维护、政策处理、怎样拆迁建设等问题,目前仅仅是在规划阶段。苏青故居即使要拆,三五年内也不一定见分晓。“作为与张爱玲齐名的苏青是文化名人,社会各界也在呼吁要保护名人资源,这个原则我们会遵守。至于如何认识其文化价值,如何进行保护,相关资金怎样解决,我们只能听专家的意见。”

  探访时,冯剑波等村委会干部也认真地聆听了文保部门专家的意见。

  家乡人也没遗忘这位在上世纪40年代上海“孤岛”时期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在现场,记者听到好几位村民提到苏青,知道她去世时的年龄、文学上的成就。

  冯剑波说,上海东方卫视去年来冯家村拍摄苏青故居,不少村民知道这里曾经诞生过一位著名的女作家,知道她是冯家哪一房的女儿。

  石碶街道有关人士也表示,苏青故居如今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显示了其名人效应。对辖区内的文化资源,街道一直非常重视,如沈光文故居,保护措施非常到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对苏青故居,街道方面也会慎重考虑各方意见,绝不会轻率地说拆就拆。

  苏青生活过的房子原貌已变

  苏青在冯家村度过了少女时代,她的散文集《浣锦集》命名就取自她故居不远的一座石桥——浣锦桥。如今,这座桥依旧横卧绿波上,只是已经不是苏青记忆中的那一座了,桥上的落款上注明,新桥是1992年重建的。

  苏青的文中有对故乡的记录,而她所在的冯家,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金房、玉房等一些保存得较完整的深宅大院。有媒体称苏青为“金房走出的名人”,实际上,苏青是金房四房的女儿,她真正生活过的房子,是在金房外面、玉房边上的一处小房子。

  记者一行来到苏青曾经生活过的房子,其风貌已经完全改变,除了立柱结构还保留原貌外,墙体、地坪等80%已经改变,墙体大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复的。

  现居住在这里的是来自奉化的陈伯仁一家三口。“我买下这两间小屋已经有15年了,当年屋里的地面还是石板的,住进后才浇上了水泥。”陈伯仁说,“这几天来看这个房间的人一拨又一拨。”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苏青故居外面原来也是有墙门的,是个完整的院落,墙门好多年前就被拆掉了,故居院落的风貌也完全改变。而在房子正门的墙上,有灰塑窗、清朝墙角等当年的痕迹。

  从目前保存的信息看,这间苏青故居面积不大,二楼,挤在小弄堂里,不知情的人,是很难联想到曾经名声显赫的作家的。

  区文管办主任谢国旗探访后表示,名人故居的文物价值并不是体现在建筑风貌上,主要是其名人本身所有的文化效应和其成就所带来的文化内涵。苏青故居虽然不是文保点,其风貌也改变很大,但因为是名人生活过的地方,也应该保护。他表示,故居目前已经是这样了,可以继续维持原状保护下去,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考虑整修,虽然难度较大,但其立柱框架还是原貌,整修成原来的样子,也不是不可以。

  金房玉房显示冯家深厚底蕴

  在不久前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冯家村的那些大宅院已经引起了文保部门的关注,尤其是和苏青很有渊源的金房及边上的玉房这两大院落,已被文保部门登录在册。

  金房正门是气派的砖砌灰塑石库门,门边墙面上的花纹为龟背纹,具有典型的民国建筑的特征。走进金房,前后两进,左右两厢。据称,因为当时的冯家人大多经商,才置下如此显眼产业,而大家族中几房兄弟等都聚集一起,也显示出当时家风淳朴、彼此和谐。

  玉房在金房的边上,门口两边有两块石雕的墙座。谢国旗说,这一般都是八字墙门的须弥座,能将大门建成八字墙门,主人应该是中过秀才什么的。一旁年长的村民表示,这两块墙座,几十年前就在这里了。此外,还有村民记得玉房的墙上曾经贴过榜单。

  在玉房的另一个院落,木结构楼房保存得非常完整,至少有上百年历史,隔扇门、石锣鼓等,都显示出大户人家的气派。

  谢国旗说,金房、玉房的恢弘堪比出过72名进士的走马塘的老房子。目前虽然没有整理过冯家的历史,但从金房、玉房这样规模的大宅院来看,冯家的底蕴是很深厚的。这些老房子就是散落的历史信息,为研究冯家先祖的历史和家族文化提供了素材。

  盘活“文化遗产”成为新村建设新课题

  苏青故居将拆的传闻之所以会流传,缘于冯家村已经规划了的新村建设。而实际上,不仅是冯家村,全国各地的新村建设中都面临着如何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这一难题。

  其实,如果能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新村建设与故居保护并不矛盾。在我区就有塘溪镇的名人故居、姜山镇的走马塘等,村落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做到了有机结合,并成为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的范例。同时,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也曾经强调,新村建设不是全部推倒重来,不是打造“千人一面”的新景观,要体现村落特色,这也包含了对历史文化内涵的保护和古街区、古村落文化的保护。

  文保部门专家建议,冯家村在进行新村建设规划时,可以和有关的建设单位沟通,尽量保护村落的文化内涵。如金房、玉房、苏青故居能够保留下来,在其外观的青是金房四房的女儿,她真正生活过的房子,是在金房外面、玉房边上的一处小房子。

  记者一行来到苏青曾经生活过的房子,其风貌已经完全改变,除了立柱结构还保留原貌外,墙体、地坪等80%已经改变,墙体大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复的。

  现居住在这里的是来自奉化的陈伯仁一家三口。“我买下这两间小屋已经有15年了,当年屋里的地面还是石板的,住进后才浇上了水泥。”陈伯仁说,“这几天来看这个房间的人一拨又一拨。”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苏青故居外面原来也是有墙门的,是个完整的院落,墙门好多年前就被拆掉了,故居院落的风貌也完全改变。而在房子正门的墙上,有灰塑窗、清朝墙角等当年的痕迹。

  从目前保存的信息看,这间苏青故居面积不大,二楼,挤在小弄堂里,不知情的人,是很难联想到曾经名声显赫的作家的。

  区文管办主任谢国旗探访后表示,名人故居的文物价值并不是体现在建筑风貌上,主要是其名人本身所有的文化效应和其成就所带来的文化内涵。苏青故居虽然不是文保点,其风貌也改变很大,但因为是名人生活过的地方,也应该保护。他表示,故居目前已经是这样了,可以继续维持原状保护下去,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考虑整修,虽然难度较大,但其立柱框架还是原貌,整修成原来的样子,也不是不可以。

  金房玉房显示冯家深厚底蕴

  在不久前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冯家村的那些大宅院已经引起了文保部门的关注,尤其是和苏青很有渊源的金房及边上的玉房这两大院落,已被文保部门登录在册。

  金房正门是气派的砖砌灰塑石库门,门边墙面上的花纹为龟背纹,具有典型的民国建筑的特征。走进金房,前后两进,左右两厢。据称,因为当时的冯家人大多经商,才置下如此显眼产业,而大家族中几房兄弟等都聚集一起,也显示出当时家风淳朴、彼此和谐。

  玉房在金房的边上,门口两边有两块石雕的墙座。谢国旗说,这一般都是八字墙门的须弥座,能将大门建成八字墙门,主人应该是中过秀才什么的。一旁年长的村民表示,这两块墙座,几十年前就在这里了。此外,还有村民记得玉房的墙上曾经贴过榜单。

  在玉房的另一个院落,木结构楼房保存得非常完整,至少有上百年历史,隔扇门、石锣鼓等,都显示出大户人家的气派。

  谢国旗说,金房、玉房的恢弘堪比出过72名进士的走马塘的老房子。目前虽然没有整理过冯家的历史,但从金房、玉房这样规模的大宅院来看,冯家的底蕴是很深厚的。这些老房子就是散落的历史信息,为研究冯家先祖的历史和家族文化提供了素材。

  盘活“文化遗产”成为新村建设新课题

  苏青故居将拆的传闻之所以会流传,缘于冯家村已经规划了的新村建设。而实际上,不仅是冯家村,全国各地的新村建设中都面临着如何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这一难题。

  其实,如果能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新村建设与故居保护并不矛盾。在我区就有塘溪镇的名人故居、姜山镇的走马塘等,村落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做到了有机结合,并成为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的范例。同时,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也曾经强调,新村建设不是全部推倒重来,不是打造“千人一面”的新景观,要体现村落特色,这也包含了对历史文化内涵的保护和古街区、古村落文化的保护。

  文保部门专家建议,冯家村在进行新村建设规划时,可以和有关的建设单位沟通,尽量保护村落的文化内涵。如金房、玉房、苏青故居能够保留下来,在其外观的维修、内部的陈列等方面进行规划,将其变成村里独特的文化景观。而至于相关的措施、资金及面临的具体问题,都需要各方面共同来进行探讨和解决。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