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三江视点  >  李宇锋文集
宁波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背景资料
稿源:  | 2010-03-29 18:38:42

  二、宁波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基础条件

  宁波与上海隔湾相望、港桥相连,人缘相亲、业缘紧密,拥有别人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和基础条件。

  第一个优势是是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宁波港是长三角地区唯一位列我国四大深水枢纽港的天然良港,是中国大陆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也是整个西太平洋沿岸自然条件最好的港口之一,“水深流顺风浪小,不冻不淤陆域大”。目前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通航,是真正的国际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2009年货物吞吐量3.8亿吨(上海5.9亿吨),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全球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箱(上海2500万),排名全球第八位。在整个长三角,只有宁波港与上海港才有这样的排名和功能。从上海两个中心的相互关系来看,航运中心是金融中心的前提必备条件之一;从长三角要建成“亚太国际门户”的要求来看,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客商流的集疏流通也必须依托国际性港口城市群。就这个意义而言,宁波理所当然就是上海两个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优势是联通海陆的区位优势。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甬金铁路、甬台温铁路的建成,以及舟山大陆连岛等工程的竣工,宁波的交通格局得到根本改变,从“交通末端”晋级成为重要的海陆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并进入了上海“1.5”小时交通圈,同城效应和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宁波已经初步形成以港口为龙头,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衔接的现代化立体式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成为42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和长三角物流区域3个中心城市之一。依托区位优势,目前已有浙、赣、鄂、川、渝的十几城市与宁波合作建设无水港,开展海铁联运、江海联运业务。如果宁波与上海能联起手来,那么两个中心的经济辐射力必将大大提升。

  第三个优势是极具活力和韧劲的经济模式。宁波较早地建立起市场经济体系,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格局,经济版图上最大的两块一是临港大产业,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石化、能源、造船等产业基地;二是民营经济,起步早、规模大、档次高,逐步实现了从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民营经济活力指数居全国前列。目前全市资产规模超过十亿元的民营企业有121家,年销售额超十亿元的有119家,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6家,准备上市的企业近300家,有135个产品排名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面前,宁波的党委政府与企业一道,沉着应对,顽强拼搏,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回升。在经济寒冬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市没有一家骨干龙头企业破产倒闭,相反有一大批企业“化危为机、逆势而上”。2009年宁波企业海外并购案已达20多起,占全省一半以上;全市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近16000件,数量在长三角城市中仅次于上海,努力实现从“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转变,宁波因而也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之一。所以如果宁波能够成为上海的合作伙伴与经济腹地,一定会给上海的发展带来如虎添翼的效果。

  第四个优势是迅速崛起的金融产业。宁波是国家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金融电子化试点城市和金融对外开放城市、私募股权投资试点城市,金融业规模、金融市场发育程度、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均位居长三角城市中的前列,位居首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评价第7位。目前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54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存贷款规模已双双超过8000亿。近三年,宁波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6.43%,高于GDP增速近6个百分点。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宁波拥有极为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中,宁波近年来一直位列三甲,在分项指标中,宁波是全国信贷资产质量8个AAA级城市之一,企业诚信排名全国第一。有这样的基础,宁波在金融方面完全有条件为上海提供配套支持,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中的一个副中心。

  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宁波还有商业文化历史积淀深厚、人缘业缘广阔、创新创业氛围浓郁等优势。正是基于这些优势,我们认为,宁波具备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条件;通过宁波,上海也可以更方便地将影响力辐射到长三角南翼、海西地区,乃至中西部的广大地区,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作为经济、金融和航运等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