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海上出现一片“草原” 外来生物酿成生态灾难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03-31 12:31:29

海中出现了一片“草原”

  一种本来引进用来护堤固坝的外来生物,近年来在象山墙头镇的西沪港酿成了一场生态灾难,以致原本以港为生、靠海涂吃饭的渔民面临无鱼可捕、无滩涂可养殖的局面。日前,记者在西沪港亲眼目睹了这种叫大米草的外来生物的威力。

  海上有一片广袤的“草原”

  西沪港位于象山港中部南侧,是象山港三大内港之一,也是象山半岛滩涂面积最大的内港。象山的黄避岙乡、大徐镇、墙头镇、西周镇4个乡镇20多个村落近10万人口沿港而居,以港为生。

  但随着大米草在西沪港滩涂的大量生长,村民以港为生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近日,记者在遭灾最严重的下沙村的海岸边看到,离岸仅数米远的滩涂上,一大片大米草连成了一片“广袤”的草原,如果不经人提醒,记者还以为这原本就是海中的一块“陆地”。

  墙头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告诉记者,大米草之所以泛滥成灾,是由于其结出的大量草籽可以在海中存活很长时间,而且随海潮漂流,一旦遇到湿地或泥土,就可以成活。大米草的根系十分发达,一般都有两米多长,再加上生长迅速,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侵吞大量沿海滩涂地区。目前,整个象山港都可以见到大米草的踪迹,西沪港则是最严重的区域。到了2008年,西沪港内几乎所有的高滩区都被大米草所占领,总面积达到了1.5万亩。

  渔民收入减少,有的已经改行

  记者采访时,正巧遇到了下沙村渔民马根绍。他告诉记者,几年前,下沙村村民都是靠这片海涂生活,一户人家单在滩涂上捕小海鲜,每年就有四五万元的收入。“现在成这副样子,不要说海鲜,连海苔都没影了。”马根绍说,现在他们要捕鱼,只能出海去捕,往来不方便不说,连收成也难以保证。

  墙头镇有关负责人指着村前沿岸的“草地”告诉记者,1992年水利部门为保堤消浪,在下沙村外滩涂种植了大米草,现在滩涂上的“草地”是一年一个样,原本盛产缢蛏、泥蚶、牡蛎、泥螺等小海鲜的滩涂,如今除了盘根错节的大米草啥也没有。

  盛王张村的张志浩和钱生靠捕小海鲜为生,“以前只要在海涂里下了大网,每次收网都有大量弹涂鱼、蟹、虾进网,这几年越来越不行了,下了网也没收成,我们只能改行。但赶了一辈子小海,想找一个好工作又谈何容易。”村民孙如武一直以来是搞滩涂养殖的,情况好的话一年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但随着草进涂退,已近花甲之年的他只得改行做了保安。

  多种方式治草,但治标不治本

  据了解,受草灾最严重的墙头镇西沪、下沙、孙家、盛王张四个村的村民,在2002年就开始了大米草整治,一开始是个别村民的自发行为,后来各村组织了以村为单位的治草队伍。

  盛王张村从2005年开始每年投入近5000元经费,设置两名专职治草人员,在每年四五月份大米草发芽和七八月份大米草快速生长期,以人工拔除幼草和割除成草方式遏制大米草蔓延。“只是拔的和割的速度没它长得速度快。”村主任张伟登告诉记者,“听说福建闹大米草比我们这里厉害多了,他们主要是用除草剂和拔割的方法。除草剂是化学药品,我们不敢用,怕污染了海域,就只能用拼时间拼力气的第二个方法了。”张伟登说,他们也知道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全镇每年只有近10万元的大米草治理款项,各村也只有20多人组成的专职治草队伍,人力、物力、财力都跟不上,一直难以形成规模整体治理。目前,该村海涂大米草侵占量已达70%以上。

  专家给出建议,治理已有计划

  近几年,不断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议案或提案,要求治理西沪港的大米草。许多沿港村民也纷纷提出治理方案,2009年,在张伟登带动下,邀请了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对西沪港大米草治理进行了现场勘测、论证、研究。

  在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去年11月提出的《象山县西沪港大米草治理项目建议书》内,专家认为,由于大米草的疯长,使西沪港进港潮流流速减慢,造成港内淤结,海床抬高,最终会使西沪港变成死港。同时,将会彻底改变西沪港的海洋生态结构,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并对海港通航构成威胁。

  专家推荐西沪港大米草治理采取“人工机械开挖大米草治理方案”。人工开挖涉及到大量泥土的处理,投入资金较大,估算需在3亿元左右。“根据专家推荐的方案,资金量投入实在是太大了。我们设想引进市场化操作。”墙头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按照设想,引入市场化操作后,墙头镇将对近万亩大米草采用人工机械开挖方式进行治理,开挖后的泥土计划沿墙头镇镇区沿岸岸线与腹地进行适当堆放,这样既解决了大米草区域开挖后的泥土处置难题,又能够达到岸线整治、风暴潮防御以及美化环境的目的。目前,西沪港大米草治理项目已进入审批阶段。

  相关链接

  大米草原产于意大利,是一种生长在中潮带的耐海水、耐盐渍、耐盐分且能抵抗风暴潮的大型禾本科植物。我国1963年从英国引种大米草,旨在利用它“保滩护堤、保淤造陆”的两大功能,为沿海地区积蓄后备土地资源。但大米草在发挥上述功效的同时,也破坏了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堵塞航道,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已酿成一场全球性的生态灾难。在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16种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名录中,大米草是唯一的海洋生物。

  (李廷振 郑丹凤 陈明杰 林卓)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