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两家陵园推出“代客扫墓”服务引起争议
稿源: 东南商报  | 2010-04-02 07:30:58

  距离4月5日清明节还有3天,如果你身在外地或工作繁忙,无法到墓区扫墓,怎么办?今年清明我市两家陵园推出了“代客扫墓”服务。这一服务项目引起了争议。一些市民质疑:扫墓,本来是一种与逝去亲人心灵对话的方式,怎么可以请人代劳呢?业内人士却一致叫好,认为这是墓区切中市场需求,进行人性化服务的表现。

  已有人委托扫墓

  去年清明,镇海区大同公墓在宁波率先推出“代客祭扫”服务。该公墓办公室沈主任说:“去年大家都觉得新鲜,问的人挺多,真正委托的没有。”

  三天前,大同公墓终于接到第一笔业务。上海的陈先生通过电话,委托大同公墓的工作人员代他为父母扫墓。陈先生说,自己身体不好,行动不便,回来扫墓耗费的人力和物力太大。因此,只能委托工作人员代为祭扫。

  前天,工作人员来到陈先生父母的墓前,将墓碑擦拭干净、重新刷漆,然后除草,摆上水果、糕点、鲜花,然后在音乐中代陈先生向父母三鞠躬。这一切都被拍摄下来,印成照片后,快递至上海。陈先生看了很满意,当天就把扫墓费用寄过来了。

  五乡的同泰嘉陵也推出了“代客扫墓”业务,而且按鲜花和祭品的档次分280元、380元、480元等。他们的第一笔业务是去年年底接到的。

  一位姓陈的经济学教授,祖籍宁波,全家都迁居北京。去年10月陈教授母亲过世,遗愿是叶落归根,于是陈教授便把母亲安葬在五乡的同泰嘉陵。去年11月底,陈教授的母亲去世49天,按宁波风俗,要到墓前祭奠,做“七七”。无奈教授工作非常繁忙,无法抽身前来,只好委托陵园工作人员代为祭扫。

  墓园的工作人员接到委托任务后,在墓前念悼词,敬奉水果、鲜花,再行礼,并把全程拍成视频,通过电子邮件发给陈教授,陈教授父子看后甚感欣慰。

  亲情不能商业化

  那么,到底有多少人会接受“代客扫墓”?昨天,记者做了个微型调查发现,宁波人习惯自带供品、买束鲜花和一些锡箔纸前往扫墓,总体花费约100元~200元,扫墓以表达心意为主。

  正打算前往溪口公墓扫墓的市民张亮中说:“扫墓这种事情一定要自己来,谁也代替不了的。就算清明没有时间,平时空的时候也可以扫墓。找别人扫墓,心里觉得过意不去。”

  不少市民认为“代客扫墓”不值得提倡。公务员周先生认为:“亲情不是金钱能代替的,扫墓是人们对过世者的一种情感表达,而对于亲人的思念并不一定要用行动来表达,放在心里更加珍贵。因此,如果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确实不能前去扫墓,索性将这个情感放在心里,不需要找人代劳。”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声平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她认为,“通过祭扫活动,我们寄托对故人的哀思,同时也反思我们自己的行为,这里‘自己的感觉’很重要,时间并不重要,与亲人之间的亲情交流并非清明不可。这种亲情之间的交流是其他任何人或者组织根本无法替代的,‘自己的感觉’根本无法用商业行为来表达。”

  祭扫方式可多样

  相较市民的不认同,业内人士却对这项业务很有信心:“现在是细分市场,宁波人中旅居省外、海外的人很多,这项业务肯定有市场。”奉化溪口墓园、慈溪三北公墓、象山普明公墓的负责人一致表示:先看看大同公墓和同泰嘉陵的业务量,如果好,明后两年也会推出类似服务。

  宁波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和社会福利处处长徐仲敏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就清明节而言,只要缅怀之情不变,方式并不重要。看看现在集中于清明时节的扫墓活动,可能演变成如赶集一般,带来诸如交通拥挤、防火安全隐患的社会问题。其实,人们表达对已逝故人的哀思可以有多种方式,不必躬行到墓前。代客扫墓可以说是墓园根据市场需要求,完善服务的一种尝试。相对于那些远在海外的游子,或体弱多病,或年老身边无子女的人们来说,无法在清明时节祭扫亲人,内心伤感不安。‘代客扫墓’则可以帮助他们履行形式上的祭扫仪式,也体现亲情的表达和对传统的尊重,让那份无奈之痛不再存在。我们不必固守于‘旧俗’,让清明祭扫方式多样一点,这一点是值得探索的。”

  东南商报记者 卢科霞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