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面对“招工难” 宁波企业怎样留住员工?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4-05 08:54:08

  地处杭州湾新区的宁波妈咪宝婴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努力为外来员工解决住房问题,目前公司有外来员工公寓10万平方米,夫妻房303套,入住员工近2000人。图为外来员工罗吉喜夫妻喜迁新居。(胡建华 袁红薇 摄)

  浙江广博集团专门为6000余名外来员工建立了和谐互助会和俱乐部,每年评比“十佳外来员工”,创建由外来员工自己管理、互相帮助的和谐家园。(胡建华 摄)

  江东区总工会经常组织职工文艺小分队进工地、入车间巡回演出,为外来工送上精神食粮。  (胡建华 王亚莉 李盈盈 摄)

  逢年过节,鄞州区的宁波晶晶服饰有限公司常给外来工发放“外快”。  (胡建华 摄)

  核心提示

  2010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尽,但在宁波已是充满了春的气息,信心满满的宁波企业希望开足马力迎来又一春。

  喜中有忧的是,部分行业、部分企业出现了“招工难”。不少企业纷纷外出招工,然而,招得进,还需留得住,两组调查数据也许会给宁波企业敲响警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信息显示,开春打算外出的务工人员,74%准备回原企业上班。而不准备回原企业上班的人员,认为收入太低的占49%,认为加班太多的占18%,认为没发展前途的占14%,认为学不到技术的占12%。

  据市就业管理部门调查,在中心城区举行的劳动力供需洽谈会上,首次就业的求职者占65%,而在县(市)区举行的劳动力供需洽谈会上,已经就业但想跳槽的求职者却占七成。“他们并不是没有工作,而是要找更好的工作。”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副局长施孟杰说。

  宁波四明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毛伟明认为,员工辞职的原因哪怕只有一成是企业造成的,我们也要首先反思自身的不足;而慈溪宏一电子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则认为,降低流失率比提高招聘成功率更为重要。

  宁波企业怎样留人?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

  待遇留人:

  工资高福利好的企业基本不缺工

  随着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舍远求近选择在本地务工与发展,在一些劳务输出大省,准备外出的务工者,大多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待遇。“‘用工荒’有利于引导企业更加重视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和福利状况,使外出务工人员得到更好的保障。”正像专家所说,今春的“招工难”,让更多企业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在提高员工福利待遇上下工夫。

  慈溪宏一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按照往年的规律,岁末年初、过年前后是外来员工流失的高峰期。该公司人事部门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去年春节前员工的流失率为7%,节后达10.74%;今年尽管不少电子企业遭遇了“用工荒”,但该公司节后员工流失率只有4.78%,同比降低了一半以上,且今年开春新招了900多名员工。

  该公司人事部门分析认为,员工流失率降低与企业推出的一系列留人措施大有关系。从今年3月1日起,公司提高了工龄奖发放的上限,将原来每满一年每月发放20元工龄补贴、3年封顶,改为发放额度不变、5年封顶。这样,工龄较长的老员工每月可领到100元工龄补贴。公司还为外来员工免费提供住宿,不愿住宿舍的给予每月50元租房补贴。并开始向员工发放午餐补贴。最实惠的是:春节后调高了定额工资,调整额度在3%—5%之间,等于给员工长了工资。

  这样“普降细雨”,对于拥有2000多名员工的宏一电子来说,支出的费用不是一笔小数目。据估算,上述新增的四项员工福利,全年少说也得支出600万元。

  有人说抓住员工的胃就能抓住员工的心,尽管这种说法有点夸张,但衣食住行确实是员工的基本需求。宁波三星重工公司就做到了让员工吃得开心,工作更舒心。该公司的厂区内有三个大食堂,采用服务外包的形式,引进信誉良好的食堂服务团队,让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员工都能在食堂吃到美味可口的家乡菜。

  公司食堂每日供应早、中、晚、夜餐,员工每天都能吃到不同花色的饭菜。中晚餐一般是一荤三素,加晚班的员工有夜宵。公司还经常组织“食神大赛”,群策群力推出更可口的饭菜品种,获得认可后由食堂推广,让更多的员工“尝尝鲜”。

  “三星重工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口味各不相同,我们要尽可能满足需求。”负责员工食宿的王海达经常与食堂商量,不定期地推出地方特色菜,或者在小点心上花心思加入各地的饮食特点,让员工常能尝尝“家乡味”。

  三星重工的“吃”给员工留下了好印象,而做好“吃”的文章,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该公司很少受到“用工荒”的困扰,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不久的一场招聘会上,公司准备招60名员工,结果有200人报名。”

  春节后短短一星期时间,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就累计招聘一线操作工近4000名,有效缓解了企业因订单增多、产能扩大而引起的用工紧张问题,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在本市的纺织服装企业中,“申洲”的招工业绩被传为佳话,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企业的薪酬待遇和住宿条件。

  纺织行业的员工流动性较大,企业的工资、住宿和伙食状况就成为一线操作工流动的“风向标”。为此,去年下半年,“申洲”对员工的生活区进行了改造:在集体宿舍楼里增添了电脑房、电视房、图书室等生活和娱乐设施;为多年来供职于企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技术人员建造了近300套单身公寓,且电视、电脑、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一应俱全。还建造了近700套夫妻房,为双职工营造了一个个温暖的家。

  两年前辞职回老家结婚生小孩的申洲制造五部缝二车间车工束婷婷,今年开工当天又回到了企业。她说,拿计件工资的她一个月能挣到3000多元。工资高、住宿条件好,这是她重返申洲的主要原因。“上了一天班回到宿舍,累了可以去浴室免费冲个热水澡;晚饭后可以去图书室,也可以去电视房,或者约上几位好友去健身房;买零食、日用品可以上小超市。”束婷婷说,作为一位年轻的妈妈,她无疑是电脑房的常客,想念家人时,可以通过视频聊天,听听家人熟悉的声音,看看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在这里工作,很安心!

  “招工难在部分待遇较低、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好的企业尤为严重,工资水平较高、福利待遇较好的企业基本都不缺工。”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副局长施孟杰说。当然,作为用工的主体,宁波企业的市场敏感度很高,据调查,94%的企业今年要提高员工待遇。

  感情留人:

  “温情用工”更能“拴”住员工的心

  春节过后,当许多企业为招不到工人而发愁的时候,宁波微科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邱志伟却一心想着新生产线上马的事儿。这是因为,春节前回家过年的102名员工已经一个不落地回到了生产岗位上。而且,这家成立10年的公司,目前5年以上厂龄的老员工就占六成以上。

  要留住员工,必须提高企业的吸引力,而“钱”不是唯一吸引力。因为,员工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这是邱志伟对人力资源观的独特理解,“有困难来找我”成了他常说的一句话,但并不只是挂在嘴边,还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员工买房子手头资金不够充裕,公司为其提供低息贷款。湖北籍员工马宁就享受了这一优惠政策。马宁进公司已有7年,3年前他在北仑买房子,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首付款还差几万元钱,他找到了邱志伟,公司借给他5万元。员工周胜叶的女朋友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想在北仑开个小店自己创业,但苦于缺少资金,开店的事一拖再拖。小周找到了邱志伟,公司借给他4万元钱作为启动资金,圆了他女朋友的创业梦。子女入托入学是员工最为关心的事情。去年,女职工林宝平的孩子要上幼儿园却报不上名,林宝平找到了邱志伟。经邱志伟周旋,几天后,幼儿园园长打电话来,说有一个小孩子因父母工作调动,临时转学了,幼儿园把这个名额给了林宝平。

  正是这一系列举措,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些年,没有一位员工愿意离开公司。去年离职的几名员工都是因为家庭或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不得已离开企业的。走的时候都依依不舍。”该公司工会主席董和辉告诉记者。

  “企业不仅要有待遇,而且要有文化,努力营造和谐的用工环境。”施孟杰认为,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只要企业有付出,就能得到员工的回报。这样,不仅把老员工留住了,也让新员工看到了希望。

  市就业管理服务局不久前开了一个企业稳定座谈会,大和缝纫机(宁波)有限公司介绍了企业采取的一系列人性化管理措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时,该公司立即向6位家中遭受地震灾害的员工推出了特殊的援助政策:给他们放了3至6个月的“长假”,回家修建损毁的房子;保留岗位,工龄连续计算,公司继续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员工集体捐款,缓解家庭经济困难;报销来回路费。重建家园后,除了一位员工因遭受车祸不能成行,其余5位都回到了公司。

  确实,在“大和”工作的员工是快乐的,公司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节假日有会餐,组织春游、野外烧烤,还发生日蛋糕、送生日礼品等。员工有年休假、婚假、产假,妻子生小孩男员工能享受3—6天的陪产假……在这样的企业工作,员工开心安心,队伍相当稳定。

  让员工轻松回家,高兴回厂。一年一度的外来员工平安返乡行动“拴”住了众多员工的心。值得一提的是以关爱外来员工著称的全国“双爱双评”先进企业——宁波狮丹努集团有限公司。

  今年春节前夕,该公司向在职的3800名员工家里寄去慰问信,介绍企业情况,表示节日问候。针对春运期间的“一票难求”现象,该公司派出十几名办公室工作人员排了一天一夜的长队,终于帮助1200名路途较远的员工买到了长途火车票和汽车票,同时还由公司出资包下专车接送家在衢州、丽水等地的300名员工返乡休假、回厂上班。对于2000余名春节不回家的员工,公司领导与他们一起吃年夜饭,搞春节联欢活动,还带他们到舟山等周边城市旅游,年三十至正月初三,留厂职工还可在食堂免费就餐……融融的暖意让员工的心与企业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事业留人:

  要让员工感到有盼头有奔头

  宁波圣龙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所有的班组长都要从普通员工中选拔;所有的车间主管都要从班组长中提拔,只要你有能力就能得到发展机会。不拘一格的用人措施,促进了企业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据该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的高级管理层中,30%是“80后”;中层干部中,50%为“80后”。“要让员工感受到自己是受重视的,只要好好干,都会有奔头。”这位负责人说。

  除了事业留人以外,该公司还推出了许多留人措施,使得“圣龙”的名声大振,不少外来员工带着老乡争相到该公司应聘。“公司目前不缺普通员工,只缺高级设计人员。所以,这些由老员工带来的老乡,只能先排着队,待出现空缺岗位时再充实进去。”这位负责人说。

  去年11月,市就业管理服务局曾带着51家宁波企业赴湖南长沙、株洲、湘潭举行大型校企对接洽谈会,收获最大的宁波四明化工有限公司共招来了50名专业对口的大专生。如今4个月过去了,情况如何呢?记者作了一个回访。

  “除了9位学生体检不合格、4位学生因家庭等原因返回株洲外,留下的37人都挺安心的,而且都从一线干起,其中部分人员已被抽调到关键岗位。”该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张先生介绍说,这几天公司正在招聘储备值班长,这些新来的大专生热情最高,14位竞聘者中,大专生就占了11位,为企业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政府为企业招工牵线搭桥,企业如何留人是关键。要用心、用实际行动来留人。”正如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马亚明所说:不能肯定这些大中专毕业生会永远不走,但只要你投入了、付出了,他们留下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成才的可能性就会多一点。

  不少企业把事业留人作为长期的留员计划,建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和人才培养计划,让员工对企业充满信心。在就业管理部门举行的稳定企业座谈会上,几位一线员工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来自吉林的罗君胜是宏一电子新招的大学毕业生,尽管进企业才4个多月,但他已从一线岗位调至技术部门。他说,之所以选择到宁波来就业,就是看中这里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空间较大;选择宏一电子,是因为企业上规模、有信誉,产品打到国外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他说,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没有错,新岗位更有技术含量,能掌握一技之长。在这儿工作,心里感到踏实。

  来自四川的唐先斌目前已成为大和缝纫机公司的加工课长。他认为,企业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更有信心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公司建立了强有力的培训机制,员工进厂后先要经过3—6个月的培训,并且可以根据自身要求选择岗位,如上岗后发现自己不太适合现有岗位,可以要求调动,再次培训后上岗。他的成长史就说明了这一切。所以,他经常现身说法,为新员工上进厂第一课。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在甬务工的多数为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追求人格公平、追求完整权利的呼声比较高,向往城市、融入城市、改变自身命运的愿望比较强烈。在选择单位和职业时,不光会考虑工资多少,还会考虑劳动环境、对职业生涯有无帮助等因素。所以,企业应尽可能地满足员工的发展需求。

  企业要有长远的用工计划

  企业招工人数在增加,但与往年相比,一些劳务输出大省外出务工者人数却在下降。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的调查表明,有62%的返乡务工人员明确表示春节后继续外出务工,与上年同期调查相比降低了6个百分点。

  “去年春节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市部分企业关闭停产,大批农民工提前返乡,对我市经济发展和劳动者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不久前我市六部门联合举行的“缓解企业用工难”共同行动启动仪式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陆宁章在分析当前存在的“用工荒”的原因时说,目前,受经济回暖和其他因素影响,我市就业和用工形势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在劳动力资源总体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就业结构性矛盾比以往更加突出,技能型人才和熟练工人总数明显不足且分布不平衡,出现部分行业、部分企业招工难现象。作为用工主体的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建立中长期的用工规划,进一步优化用工环境,做到招人先留人,留人先留心。

  确实,去年年初,我市不少企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订单大幅减少,但有的企业未能采取稳定员工队伍的积极措施,一些外来员工眼看着没什么活干,挣不了钱,只得自动走人,造成了不少熟练工的流失。一旦订单增多,企业又忙着招人,但短时间内又难以招到那么多工人。而有的企业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员工抱团过冬,同舟共济,位于北仑的提爱思泉盟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该公司一度业务急转直下,连续好几个月很少接到订单。尽管企业管理层在公司内部进行了人员调剂,但还是有相当部分职工没活干。在一次讨论这些员工去留问题的会议上,该公司总经理河村一司表示,企业培养一批熟练工人不容易,再说,如果把他们辞退了,很多工人一时也很难找到工作。

  最终,该公司作出决定,不解雇一名工人,而是让他们“带薪放假”。同时还承诺,休假期间每个月发平时工资的80%,继续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免费提供住宿。这期间,员工可以回家休息,也可以出去兼职。

  “当时共有110名员工享受了‘带薪休假’。他们中时间长的休了五六个月,短的休了两三个月。”该公司人事部负责人介绍说,随着经济形势的企稳回暖,公司的订单大幅增加,目前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下半年。“如果去招新工人根本来不及,多亏了这批技术熟练的老员工赶回公司。虽说眼下是紧张了点,但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还是能确保订单的顺利完成。”这位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危机”时带薪放假,“救急”时悉数赶回。提爱思泉盟公司对员工不离不弃的精神不但令人感动,而且巧解了“用工荒”。节后该公司所有机器都开足了马力,所有员工全部赶到生产一线,加班加点赶制订单。

  “企业要有长远的用工计划,做好人力资源平衡工作,以调节就业能力的不足。不能等订单来了却招不到人了。看来,一些老总的观念是得变一变了。”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副局长施孟杰说。(本报记者 汤碧琴 北仑记者站 陈未鸣)

【编辑: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