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4月6日讯(宁网播报员 江天宇)新学期,当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大二女生曾艺超带着自己编绘的,还散发着油墨清新的民俗风情连环画《常山民俗集锦》回到学校,顿时成了校园里的名人。《常山民俗集锦》这部展示衢州常山民俗经典的连环画,目前印刷上千册。线条流畅优美,文字生动质朴,绘制水平颇具造诣。更让人吃惊的是,该书的作者在高二之前从未没接触过绘画。
家里收藏连环画3万册
曾艺超今年才20岁,但说起连环画来却是滔滔不绝。小曾来自衢州常山。爷爷是常山有名的民间雕刻艺术家,是浙江省收藏协会古籍连环画委员会副主任。爸爸也是当地有名的民间绘画艺术家。
“我家收藏的连环画有3万多册,从小我就很喜欢看,有时一本连环画要看上几十遍。”曾艺超说,也许是耳濡目染,高二开始她正式开始“拜师学艺”学绘画。
第一次创作是在2008年,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曾艺超将作品最后汇编成13册的《民情沟通日》。“第一次创作手生得很,人物几乎千篇一律,别说生动了,连面部表情都没有,简直没法看。”
创作连环画好比拍电影
为展现代代相承的民俗文化,去年放暑假,常山有关部门邀请小曾父亲编绘民俗连环画。小曾决定和父亲一起编绘这套连环画。这时候的曾艺超已经有了很好的绘画手感,但新的难题又出现了。民俗文化,对曾艺超而言很陌生,加之要用连环画的形式去表现,就要尽量看到活灵活现的现场。“一开始感觉无从下手,因为没有真实的画面感。”后来,曾艺超想出一招,用真人“情景模拟”,再现当时情景。
从暑假第一天起,小曾就同父亲开始了走村串巷的采风活动。创造钢叉舞时,他们就专程驱车到新昌乡黄塘村,观看当地的村民表演钢叉舞。为了让画面更生动,曾艺超常常要现场导演,如何摆放道具,动作怎么做。“现场跟拍电影一样,感觉像过了一把导演瘾。”
在《常山民俗集锦》的创作过程中,小曾父女俩冒着酷暑,走访了一个又一个的偏远山村。行程近5000公里,拍了各种民俗文化照片5000余张。
采风是绘制连环画的第一步。每次从外面回来,曾艺超便埋头为连环画构图。父女俩都会按各自意图各画一张,遇到意见不统一时,还会来个激烈的探讨争论。
爷爷奶奶也入画
《常山民俗集锦》是一本主要展现常山钢叉舞、胡家神龙、蜀阜御龙等8个民俗经典故事的连环画,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每种民俗文化的历史以及现状。薄薄的一本书,却涉及到多达几百个人物。为了避免雷同,每个人物都要有所不同。“画得多了,难免千篇一律,后来我索性在亲朋好友中寻找灵感。”
例如,画中一幅用山茶油煮面的场景,画面中两位老人笑容可掬,其原型就是曾艺超的爷爷奶奶。“小时候的记忆很深刻,爷爷奶奶用山茶油给我们煮面吃,画画时,脑海里就闪现了这样的场景。”
接下来,曾艺超将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创作一册连环画,内容主要是校园文化。比如党员挂牌服务,学生志愿者文明服务等题材。闲暇时间,她还想更多了解宁波的风土人情,“在宁波两年,走了很多地方,月湖、招宝山、东钱湖,这些地方不但风光秀丽,而且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积淀。”小曾有个心愿,要在大学期间,将宁波的风俗也画入连环画。(文/江天宇 贾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