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区县(市)  >  鄞州
400多年历史小村将崛起一座商城(图)
稿源: 鄞州新闻网  | 2010-04-07 10:52:21

  鄞州万达广场西,隔宁南北路,围有一方工地,旁书“联盛国际商业广场”,这里不久将崛起一座商城,其旧址却是一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小村。上图为联盛国际商业广场效果图。

  小村叫姚家,其400余年的历史记忆留存在几份清同治至民国年间手抄的“?东姚氏西房家谱”之中。或许是嫁娶择生辰、祭祀重忌日的风俗使然,或为早期的记忆仅凭口头传承,民间的家谱大多记月日而少纪年,姚氏家族传至第六代始有“生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记载,取其后五代的平均间隔27年,则可上推135年,即1571年,可见姚氏先祖的创业时间当在明万历年间(1573年至1619年)。

  姚家距奉化江岸的垂直距离不过2000米,自古内河通江,潮汐出没,江沿多为盐碱涂地。据《鄞县志》记载,宋开庆元年(1259年)在今庙堰村附近筑开庆鵟)阻咸蓄淡。因此,姚氏之前还可能有更早的垦殖者。

  家谱是一部微型的地方志。如姚氏家谱的“谱叙”中就记载着姚氏的溯源是“系自虞帝,显于唐,著于吴;兴在宁慈溪最著,鄞则以鉴桥为望”,这相当于今方志的“总述”。家谱中还记载着一些族中要事:一则是康熙年间“甘侯题匾”的故事,记“邱氏孺人以孝养闻上,年登上寿,郡侯甘公为题‘慈龄钟秀’以褒之”。今查地方志即可得知甘公名国璧,康熙四十一年至四十三年任宁波知府。另一则是同治年间的“已巳大火”,记西房祖堂“树德堂”已巳年遭祝融患而后重葺之,鸠工它材,焕然一新。由此可知,2005年姚家村拆迁的老宅是大火之后建造的。值得注意的还有,载入家谱的“谱叙”和“树德堂记”分别出于乾隆朝的庠生和同治朝的乐生之手。这是有记载的小村中进府、县学的秀才学生,虽然与满门进士的大族不可类比,但这足以证明鄞县的耕读传家之风在普通农家的存在。

  同(治)光(绪)之后的事已经可由祖辈的口述传入笔者的脑海之中。记得有一件是先祖谋生之事,重修祖房的姚氏十一代祖是当时宁波半边街广顺海味行头脑(相当于今部门经理),修房是用航船运来的旧木料,由此佐证了费解的“鸠工它材”即是聚集旧木料建造的意思。而离乡乘帆船或火轮到上海谋生的则是清末直至解放的姚氏第十四、十五代,这已是我所知道的父兄辈,几乎囊括了当时村中所有的同代人,当时小村人稀地荒,在抗战前后,来自台州的割稻客人成了新的村民。

  姚家是自然村,其上的行政村及乡都叫钟公庙,庙祀宋邑令钟廉,地因庙名。现在,乡已改为街道,是鄞州区新城的中心。在姚家村拆迁之前,同属原钟公庙村的葛家土地建造了“华茂外国语学校”,董家村址则盖起了“钟盈小区”,成为安置董、姚、王三家的“三家村”。今天,当城乡一体化的浪潮席卷鄞州大地之时,不但鄞州先民的奋斗业绩和为官政要“钟公泽民”、“甘侯题匾”的亲民遗风需要发掘和整理,更要留住当代人所创造、所拥有、所经历、所知道的重要信息。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