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新闻网讯(记者 刘姗)紫色的番薯、黄色的番茄、紫红色的甘蓝……这些在超市里才能看到的蔬果,在北仑农田里也能找得到。随着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农民变得更加耳聪目明了,他们种出的农产品,都是市场上的“稀罕物”,种类也五花八门。
在大碶新湖岙农庄,农产品从田头直接供应到餐桌,光是菜园里的产出,就够烧几桌农家菜了。富硒番薯、水果玉米、紫包心菜,不仅模样漂亮,营养价值也高,引来了大批游客。该农庄负责人徐宁说:“游客来吃农家菜就是尝个新鲜,这几年我们还引进了甬优葡萄、桑果、白琵琶等特色水果,把休闲采摘和餐饮结合起来。”
“近几年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涨较快,农民逐渐意识到特色种植的重要,仅种植大众化的农产品很难产生效益。”区农林局有关负责人说,北仑特色农产品的量不大,品种却很丰富,一年四季都有产出。
在新碶大同、高塘蔬菜基地,农民一直以种植芹菜、青菜、莴笋等常规蔬菜为主,利润空间小,还经常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去年他们从浙江大学引进了紫番茄、紫甘蓝、红秋葵等新品种,打算先试种再推广。“我们想种一些市场上没有的蔬菜,抢在别人前面。”种植户严小明告诉记者。
花木是北仑的传统产业,这一行看起来简单,却也大有名堂。柴桥龙泉绿化园艺场负责人郑君安告诉记者,如果花农种出的品种都一样,无疑是死路一条,每个大户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比如自己的杜鹃、罗汉松大苗较多,还培植了新木姜子、红楠、普陀樟等一批珍稀濒危树种,关键时刻能使出“杀手锏”。“有的大户专种桂花,有的擅长香樟,有的只做盆景,错位竞争才有生存机会。”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不少时髦的庄稼人开始尝试新品种种植。这些农民没什么学历,却对新品种、新技术情有独钟。在大碶嘉溪村,60多岁的王鹏飞是个爱“追星”的农民,在他承包的果园里种着盆栽橘、香椿苗、抱子桔等品种,老王经常在网上推销这些农产品。无独有偶,大碶杨岙村的陈世富,今年60多岁,山沟沟里的几亩薄田,让他种得有声有色。陈老汉喜欢种新品种在全村出了名,2007年开始种紫番薯,后来又在露天培植哈密瓜,虽然有喜有忧,对新品种的痴迷却从没变过。“那边山坡上还种了红豆杉和深山含笑,都是别人没有的。”老陈笑着说。
谁的新品种多、上市早,谁就抢占了市场先机。去年,北仑清泰水果专业合作社新建了50亩水果新品种及新技术示范区,引进了猕猴桃、樱桃等30多个水果品种。示范区里还建起了水果研究所,开发鲜果、蜜饯、饮料等系列产品。现代农业园区西山基地是区内新品种最为集中的区域,已形成了茶花、桂花、玉兰、牡丹、名贵中草药等多个特色种植基地。“上周日本赛力株式会社到园区进行了考察,双方就引进日本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下步有望开展合作。”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吴友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