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形成劳动争议社会化“大调解”格局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4-08 07:32:18

  中国宁波网讯 在市区一家超市打工的朱女士不久前因患病向单位请假,该超市就以朱女士健康证到期为由,将其辞退。朱女士找到了海曙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经调处,劳资双方握手言和:超市向朱女士赔礼道歉,并让她复工,同时补发了拖欠的工资。一场原本要告上劳动仲裁庭的官司迅速得以化解。

  由区总工会牵头,劳动保障局、司法局参与,联合“坐堂”为劳资双方当“娘舅”,及时化解劳动纠纷。北仑区创出的劳动争议社会化“大调解”的工作格局,得到了中央和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已在全市推广。

  据市总工会发布的信息,自去年8月市委、市政府在北仑召开全市社会化劳动争议调处机制现场会以来,我市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争议预防、预警、调处网络和工作机制,市和11个县(市)区都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指导委员会,北仑、海曙、余姚、镇海建立的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已挂牌运作,全市152个街道(乡镇)普遍建立了调解组织,职工人数在200人以上的规模企业纷纷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目前已达1200家。

  社会化“大调解”格局不仅改变了区域内劳动争议居高不下、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的局面,而且避免了多头受理、相互推诿的现象,实现了快速高效化解劳动纠纷的目标。北仑区一家建筑公司从舟山招来22名工人,正准备签合同时双方却对工资待遇发生分歧,包工头让工人们自行回家,双方出现了争执。调解中心获悉后首先对工人进行安抚,然后与包工头协商,最终达成意向,由公司支付工人一定的误工费和差旅费,及时平息了这起群体性事件。据已成立调解中心的海曙区、北仑区统计,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的案件数量同比大幅下降,调解成功率都在90%以上。

  “大调解”格局促进了劳动争议预警机制的形成,将大量劳动纠纷化解在基层,促进了劳资双方和谐共赢。北仑区调解中心成立不久,就通过信息渠道获知区内的一知名化纤企业将整体裁员。调解中心及时介入,指导企业完善裁员方案。结果,企业裁员后只有一名员工申请调解,并最终达成协议,有效化解了一起劳动争议群体性事件。

  宁波日报记者 汤碧琴 通讯员 潘琼波 江浩波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