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缺乏专业技能、收费过高…护工市场乱相丛生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4-13 07:47:11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老年住院患者逐年增多。子女忙于工作和生活,医院护士紧缺,那么由谁来照料他们?大批护工应运而生。这些来自农村的护工在满足病人需求的同时,也因缺乏护理专业技能、收费过高、“地域垄断”等,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此,规范管理护工市场的呼声日益强烈。

  在我市9家市级医院,根据时节不同有1500-2500名护工在服务。全大市医院护工有四五千名。我市月嫂市场已渐渐进入公司化管理,而其他护工90%以上属个体户,由公司派遣的不足10%。

  这些护工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由亲戚朋友介绍入行,往往以地域、家族为纽带形成各自群体和势力范围。我市的护工多来自新昌、嵊州等地,在各家医院都存在“地域垄断”现象。

  “救护车一到医院,就有护工一拥而上拉生意,病人和家属很反感,但医院也没办法管。”昨天,市第二医院从事多年护理管理的徐军说,有的护工甚至将接来的生意转让给其他护工,按每天3元收取所谓的“中介费”。有时一个护工承揽多名病人的护理,以求多赚钱。

  缺乏统一规定的护工收费令病人和家属很反感但又无可奈何。在我市,护工24小时陪护普通病人通常收费70-80元,照顾危重病人的可达100元。这一水准远远高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

  尽管护工的工作场地在医院,但医院和护工之间没有直接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医院无法用制度约束护工。病人家属通过无序的渠道寻找护工,并与之直接建立雇佣关系,没有正式合同约束,双方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护理工作是否规范没有标准、缺少监管,护理中出现问题往往投诉无门,如果因护理不当导致身体伤害,护工往往一走了之,索赔困难。护工方面,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看不到今后的生活保障;缺少商业保险,一旦工作中造成自身或病人的伤害,就无法承担相应费用。

  相关链接

  问卷调查显示: 个体护工存在几大软肋

  农工民主党宁波市委会对我市四家医院开展的问卷调查表明,多数个体护工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专业水平令人担忧。在460名被调查者中,学历在小学及以下的有298名,占64.8%,中学学历147名,占32%,中专/技校学历11名,占2.4%,大专及以上学历4名,占0.9%;有护理资格的115名,占25%;接受过医疗/护理培训的182名,占39.6%。由此可见,护工队伍普遍存在护理知识缺乏、护理技能低下问题,护工的经验主要来源于工作中的摸索或互相交流传授。

  对护工没有健康要求,存在疾病传播的隐患。这460名护工中没有健康证的占46%。没做健康证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健康意识或想节省费用与时间。而住院病人常常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又与护工密切接触,如护工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健康带菌,很可能把病菌传染给被护理者。

  护工没有操作规程可遵循,存在医疗安全隐患。该做什么、怎么做,往往由护工个人经验和习惯决定,随意性很强,难保不会出差错甚至事故。

  专家支招

  实行公司派遣持证护工制度

  如何规范护工市场?有关人士认为,实行公司派遣持证护工制度是一条出路。通过护工公司化管理,构建规范的患者、公司、护工间的劳务协作关系,逐步形成以派遣护工为主个体护工为辅的护工队伍。这些护工由卫生部门或劳动保障部门实行不同级别的护理技能培训,经劳动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护工的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出台护工工资指导价格。由各医院对在院内服务的护工实行登记制度,登记并复印护工身份证、培训合格证和健康证。这些护工通过公司与雇主签订统一的劳动合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宁波日报记者 蒋炜宁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