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中国证券报评股指期货:平稳起步 莫忘风险
稿源: 中国证券报  | 2010-04-16 08:26:00

  精心准备了上千个日夜的股指期货今日上市交易,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创新进入新阶段。

  中国证券报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将给我国股票市场带来三方面的积极影响:抑制单边市,完善股票市场内在稳定机制,降低市场波动幅度和减少市场波动频率;提供避险工具,培育市场避险文化;完善金融产品体系,增加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改善股票市场生态。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最先推出了股指期货。如今,股指期货在国际金融市场已是非常成熟的产品,已有32个国家和地区的43家交易所上市了近400个股指期货合约,并且30年来尚未发生过系统性风险。但在我国,股指期货是一个新事物,市场各方需要一个学习和熟悉的过程。

  中国证券报认为,股指期货能否平稳起步,关系到能否发挥好它的功能,能否进一步完善股票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为投资者提供避险工具。作为新事物,投资者在使用股指期货管理风险的同时,要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避免使用不当引发新的风险。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是国务院领导对于股指期货的期望和要求。因此,股指期货推出之后,要着眼于系统性风险的监测、监控和预警,加快建设期货市场运行监测监控系统,完善市场压力测试机制。股指期货有机联系起了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如何避免风险传递、加强跨市场监管,成为监管的重心和难题。

  下一步,除了资本市场相关各部门通力合作,还应加大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司法机关的沟通协作,努力实现“市场信息共享、监管政策协调、监管手段同步、风险防范联动”的跨市场监管目标。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股指期货是一把“双刃剑”,既是管理风险的工具,使用不当也极易引发风险。国际上曾经发生的巴林银行、法兴银行等重大风险事件,就是因为其内控制度不健全,过分追求投机利益而酿成的。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国债期货时,也曾因控制不当而出现重大风险。因此,机构投资者在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时要有较强的风险控制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并遵循套期保值的理念。

  普通投资者更应做好充足准备之后再入市。“一个有足够知识准备的投资者,才是真正受保护的投资者”。股指期货专业性强、波及面广、传导迅速、具有杠杆特征,这些特点使得股指期货市场比股票市场风险更高,要求参与者更加专业化,更具风险承受能力。股指期货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成效如何,事关它的平稳推出、功能发挥和长远发展,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期货公司在这方面责任重大。为从源头上深化投资者风险教育,贯彻“将适当的产品销售给适当的投资者”的理念,期货公司不能唯利是图,而应严格执行适当性制度的各项要求,审慎选择客户,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截至4月15日,股指期货开户已达9100多户,投资者开户审慎、理性,总体平稳有序。这既是适当性制度严格执行、投资者风险教育深入开展的结果,也符合新品种上市初期的一般规律。从韩国、印度和香港、台湾地区等周边市场的经验看,股指期货上市初期投资者数量都不多,交易也不太活跃,需要一定的市场培育期。从内地商品期货市场的实践看,一个新品种上市后,投资者从了解、熟悉到逐渐参与,品种从培育、完善到最终成熟,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首批4个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今日上市,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进入衍生品时代。管理风险,防范风险,才能充分发挥股指期货的功能,才能确保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协调发展、平稳运行。

【编辑: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