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他是个毛头小伙子,而今他已不再年轻;24年前,母亲还身强体健,而今行动缓慢。时光匆匆改变了万事万物,惟一没有改变的,是萦绕在心头的血缘亲情。
24年后找到母亲,黄通海说自己是幸运的,虽然寻找母亲的道路是那么漫长,但是最终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再苦再难也是值得的。
4月14日,因为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喜悦,黄通海带着母亲一起来到报社,想告诉所有人:“我,黄通海,终于找到妈妈了!”
频遭家庭暴力 母亲离家出走
黄通海是余姚经济开发区穴湖村西柳家岙人,妈妈吴春凤是江苏省泰兴市蒋华村人,经人介绍嫁到余姚。
1986年7月,黄通海刚参加完高考在家等分数公布。一天,妈妈要他陪着去镇上一个阿婆家,去阿婆家要过一座桥,奇怪的是妈妈不让他过桥,让他在桥的另一头等,妈妈走了,但没迈进阿婆家的门,而是拐进旁边的胡同从此不见了。
“我爸爸心肠不坏,但是脾气非常暴躁,而且要求家里人什么都要听他的,一不顺心,就会打人。”黄通海打小就同情妈妈,但是当时还未成年,他能做的很有限,“我记得有一次,妈妈烧火烧得不对,爸爸一把抓起火钳,打在妈妈的手臂上,当场把手臂给打折了。”
吴春凤提出离婚屡次被拒,她再也忍受不了就选择逃跑了。
从此,黄通海成了没有娘的孩子,每次回到家,看见爸爸一个人的身影,他感觉胸口被堵住了一样难受。“我几乎每天都想妈妈,想知道妈妈究竟在哪里,为什么不要我们兄妹俩了?”
费尽周折寻母 均以失败告终
其实妈妈过桥后,黄通海就预感到不对,像发了疯一样到处找,“她走的时候只穿了一双布鞋,拿了一件单衣。”黄通海觉得妈妈可能会走远,于是,马上赶到火车站、汽车站,找了一天,没有结果。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又去车站,结果还是没消息,一连去了几天,还是一样。妈妈真的走了。黄通海很难说服自己。
从此,黄通海开始了艰难的寻母之路。1988年,他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因为距离妈妈的老家泰兴比较近,开学没几天,他就和一名江苏籍的同学结伴,到泰兴农村去找,无果。
就这样,大学四年,伴随着思念和断断续续的寻找结束了。工作后,他因为思念母亲过度,病休了很久,工作和婚姻都耽搁了下来。身体康复后,他重返工作岗位,成家,有了女儿。看着妻子和女儿,他常常感到遗憾,要是妈妈在,那该多好啊。
“过年过节,人家都是高高兴兴,我们家感觉很不幸福。”2006年,因为线索很少,他开始求助媒体。走进过本报,请本报记者帮忙寻找他的母亲。随后,又找了余姚当地的媒体,报纸都登了,但是反馈来的线索却都是无效的。
今年过年,他又去了一趟妈妈的老家泰兴,再去询问一下,是否有妈妈的消息,顺便去看看阿姨,因为阿姨和他妈妈长得很像。
喜讯从天而降 母亲身在余杭
上个星期,黄通海正在上班,住在泰兴的舅舅给他打了个电话。舅舅在电话里告诉他,他的妈妈在杭州市余杭区下面的一个村子里。听到这个消息,黄通海很是吃惊,甚至有点不敢相信。他立刻拨打了余杭区救助站的电话,从电话里,他了解到确实有一名叫吴春凤的老人,她老家在泰兴,曾经在余姚生儿育女,现在救助站正在为老人寻找亲人。
为了避免认错亲,黄通海在电话里确认了一下,“我妈妈不会说本地话,但是会写字,儿女的名字、家庭地址等都写对了,八九不离十,应该是我的妈妈。”
4月16日,记者也致电余杭区救助站,负责此事的吴法康副站长说,他们也是在半个月前,接到瓶窑镇的求助电话,才知道这么一回事的。
原来,当年吴春凤逃到了余杭区瓶窑镇大观山村雉山组,这个村子地处半山腰,很穷很闭塞,大家分散居住,平时交流沟通不多,所以村子里多了一个人,很多村民都不太清楚。
吴春凤来村子没多久,当地一个单身汉收留了她,两人就生活在一起。时间久了,村里人都把她当成单身汉的妻子。
前不久,村里调查户口,一查才发现吴春凤的户口在余姚,追问之下才知道她的身世。相关人员感觉事情重大,立即层层反馈,最终到了余杭区救助站。
由于时隔20多年,为找到吴春凤的亲人,也费了不少周折。吴法康副站长说:“她给我提供的地址还是20多年前的,跟现在行政区划大不一样。”通过多次努力,余杭区救助站终于联系上吴春凤的弟弟,这才联系上黄通海。
廿四载后相逢 母子喜极而泣
“这么多年了,不知道她生活得好不好?”终于能重新见到妈妈了,黄通海立刻跑去告诉单位领导,单位领导听了也很高兴,给了他几天假期,还专门派了一辆车子送他去余杭。
4月13日上午8点半,黄通海从位于镇海的单位出发了,驱车4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目的地。当黄通海一推门,吴春凤稍稍愣了一下,随后她就笑了,“是的,是的,是我儿子!”老人很激动,连忙走过来拉着儿子,要让儿子坐,要给儿子盛饭,要让他吃。
当时在老人房子里站着的还有其他人,不过,黄通海还是第一眼就认出了母亲,“脸还是那个脸,不过苍老了很多啊。”隔断24年时光,再次见到亲爱的妈妈,黄通海有点不敢相信,他是个能说会道的人,但是24年后再次叫一声“妈妈”,他觉得喉咙似乎被什么堵住了,还没出声就哽咽了。老人也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老人住的是两间不大的平房,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电,一个土灶,一张床,几把破椅子,因为平日里经常给其他村民帮忙做农活,村民偶尔也会送来一点荤腥,送来几件旧衣服,老人就是这样凑合着过日子。
5年前,老伴去世了,吴春凤就靠着一亩多地,自己种稻子、种蔬菜养活自己。由于老人只会说老家方言,村民们听不懂,交流也少,有时候听见老人说她有儿子女儿,大家都觉得她是孤独久了出现幻想了,根本没当回事。
牵着妈妈的手 这次绝不放手
寻找妈妈终于圆满收场,黄通海的妻子也替丈夫感到高兴,现在她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给老人准备好饭菜。最高兴的,就是黄通海6岁的女儿,以前看其他小朋友都有爷爷奶奶,她会难过,不过现在,她会骄傲地告诉别人:“我有亲奶奶了,我有亲奶奶了!”
黄通海一家现在还住在单位提供的廉租房内,夫妻两人一年的收入三四万元。但黄通海早已打定主意,不管怎么样,他都要将妈妈照顾好。
“妈妈,你放心,你的后半辈子就交给我,儿子会好好照顾你的。”当着记者的面,他握着母亲的手一再承诺,而老人,高兴地擦去眼角的泪,点了点头。
离开报社的时候,黄通海第一个动作就是牵起妈妈的手。
这一次,他不再放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