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象山:实施“1555”工业战略
象山去年的工业总量为497.5亿元,今年瞄准了550亿元的目标,确保三年内工业经济规模跃居南三县(市)首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
为此,象山提出了“1555”工业发展战略,即发展壮大一个支柱产业(临港工业)、改造提升五大传统产业(汽配、针织、水产加工、模具、输变电)、加快培育五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光伏、新材料、海洋生物、信息产业)、加快培育五大产业基地(中国水产食品加工基地、宁波市高档针织面料生产基地、宁波市重点船舶制造基地、宁波市汽车零配件产业基地、宁波市机械基础件产业基地)。
“桥海新时代即将来临,今后我们要全力做好对接大桥的文章。”象山县副县长陈永忠表示,随着象山港大桥建设的加快推进,象山将全面步入“宁波半小时、杭州2小时和上海3小时交通圈”,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今后象山将把桥海兴县战略落实到规划、产业、项目中去。
同步研发成就行业“黑马”
代表企业:宁海建新赵氏集团
从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到去年完成销售收入5.2亿元,再到今年预计的8亿元——宁海建新赵氏集团划出了一条漂亮增长轨迹。这家以生产汽车减震橡胶件、密封条为主的汽车配件企业,在国内同行的眼中俨然是一匹“黑马”。
“预计2013年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28亿元没问题。”4月13日,该公司总经理赵肇丰向记者介绍公司的发展时信心十足。
“我们正准备在德国新建一家分公司,这样可以实现与当地企业同步开发新产品的目标。”赵肇丰说。2006年,建新在美国成立了一家子公司,虽然这家公司只有5个人,但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会主动联系客户“上门服务”,不但及时掌握了客户的需求和技术的变化,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而且还可以利用国外科技人员快速攻克一些合作项目的技术难点。“我们在美国3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产生的所有利润都是为了维持那家公司,但还是感觉很值。”赵肇丰说。
“我们每年用于新产品开发和试验装备的投入要占到年销售额的10%。”赵肇丰告诉记者,建新投资2000多万元建立了省级汽车橡塑零部件高新技术开发中心,组建了一支由博士、高级工程师领头的90多人的技术研发队伍,还投巨资增加了检测设备,购置了模拟仿真软件等一批先进开发实验仪器。“很多东西可以在软件上模拟,不需要生产出来再去检测,不但节省了成本,而且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及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赵肇丰介绍,科研经费的持续投入,加快了企业新产品产业化的步伐,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近五年来,建新开发的汽车橡胶减震功能件和汽车密封条两大系列的新产品就有近1000种,特别是其开发的捷达A2、奥迪A4、奥迪A6、宝来A4、新奥迪C6等车型的门玻璃密封条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没有技术,是客户挑我们;有了技术,我们也可以挑客户。”赵肇丰表示,公司以前只要有客户来订单就生产,而现在则主要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以服务中高端客户为主。公司研发能力的提高使公司受到更多的汽车制造企业的青睐,去年公司又拿到了为奥迪A6提供密封条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