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的一天,一名40多岁的男子杀害了与他同住的父母、儿子,还把听到动静过来察看的两名邻居也杀死了。经过司法鉴定,发现他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昨天,市精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徐银儿讲起这件事时,心情仍有几分沉痛。
去年起,全市11个县(市)区开展了精神病防治工作。据粗略统计,去年全市发生了50多起精神病患者肇事事件。更令人痛惜的是:这些精神病患者绝大多数是重性患者,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接受过规范的药物治疗。
根据局部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15岁及以上成年人精神疾病患病率为15%左右,其中重性精神病的患病率在0.63%左右。据此推算,我市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3.5万余人。
据市精防办的数据显示,全市有1.5万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已纳入精防管理体系中。也就是说,这些人群接受规范的精神病治疗,并有社区精防医生定期随访。同样,这也意味着全市仍有2万余名重性精神病病人未接受规范治疗,占重性精神病病人的一半多。
余姚市是全国精防工作的试点之一,也是我市最早开展重性精神病规范治疗的县(市)区。昨天,余姚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方张清告诉记者,该市有3717名重性精神病患者,目前接受规范治疗的有2250人。“重性精神病患者的规范治疗十分有效果!”他高兴地说,这些规范治疗群中有三成恢复了基本的劳动能力,有三成能从事家务劳动,有三成病情基本稳定,没有一人肇事。
记者了解到,目前对重性精神病的规范治疗网络已覆盖全市各个县(市)区。各地把重性精神病治疗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另外对自负部分的医疗费用也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去年,某个县级市拨出180万元专款用于重性精神病治疗。让工作人员失望的是,去年花掉了不到40万。原因在哪?许多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庭不愿去申领!而在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
与其他疾病不同,精神病的高发人群集中在16岁-35岁的青壮年。这些人群面临着就学、就业、婚恋与生育等过程,怕一旦在当地申请精神病规范治疗,就会给自己戴上精神病的帽子,从而影响一生。昨天,一位社会精防医生告诉记者,前些天他上门随访一位重性精神病患者,却遭到了其母亲的驱赶和谩骂。这位母亲事后其在电话里诉说难处,她怕邻居用有色眼镜看待女儿,还与医生商量可否换个地点随访。其实,重性精神病病人带给家庭的还有三重压力:一是精神病复发率高,医药费开支大;二是精神病病人无法正常工作,没有收入;三是还得有家人看管。
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做好精神卫生防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昨天,多位与会的精神病专家呼吁,逐步消除社会对精神病病人的歧视,让更多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接受规范治疗。
宁波日报记者 蒋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