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郁锦永和同伴在车上睡着了。
赶路途中大家在吃“青海甜甜圈”。
这是当地的“特色面条”——因为地处高原,煮出来的面条都是半生不熟的,非常硬。
进玉树的路并不孤单,沿途都是救援车辆
有人因高原反应流鼻血
16日早上,郁锦永等人去吃早餐,早餐铺周围的小贩听说他们要去玉树救援,一定要让他们带上一大袋“青海甜甜圈”,和宁波市场上的甜甜圈外形有些相似,其实是青海当地的一种油炸面团,便于携带、随时充饥。“他们说那是自己的一点心意。”郁锦永回忆。
同样,卡车司机听说了郁锦永一行人的目的地后,表示车费只收4000元,而从西宁到玉树有800公里路程,要走将近18个小时,加上油费和过路费,4000元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但司机却对郁锦永一行人说,“你们大老远跑来帮助我们,我也应该为灾区的群众做点贡献,就是亏本我也要出车。”
下午2点,一行人终于启程,但高原反应还在折磨着一行人,有人开始流鼻血,于是大伙就照着网上说的办法:多喝水。
其实,这一路并不孤单,沿途都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满载救灾物资的车和救护车,到处都是为救灾车辆提供食物和水的老百姓。当地人说,现在的海拔是4000米以上,车窗外很冷,戈壁滩上飘动的小沙粒。
由于时差的原因,晚上7点,当地的天色还很亮,随着海拔的不断上升,一行人的高原反应越来越厉害,深夜经过巴颜喀拉山时,大伙已经是面色惨白,“高原反应真的要比原先估计的强烈得多。”不过就是这样的时候大伙也不失幽默地互相鼓励:“别到了灾区,我们还需要别人的救援。”一行人都笑了。
抵达玉树、展开救援、看到现场
一行人感受到生命的震撼
17日一早,一行人进了玉树,县城里大部分建筑都坍塌了,这里当时最紧迫地任务还是救人,满城的解放军战士和消防官兵都在废墟里寻找生命的迹象。
时间紧急,郁锦永和同伴们就来到离214国道不远处的玉树州民族中学附近展开救援,这所学校里有多个民族的学生,除了藏族、汉族还有一小部分回族的学生。这个学校里的不少老师和学生都在地震中永远地离开了,剩下的则成了伤员,需要及时救治。
有个女教师腿骨裂了,去医疗点看脚伤,但由于药品很缺,她看到许多比她伤得更重,她就又忍着脚痛回来说,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应该把机会留给他们。“这种感动是从来没有过的。有个孩子,家里总共有21口人,在这次地震中,20个亲人都离他而去。我们见到了这个孩子,他一句话也都没有说,也没有哭,也没有人会忍心打搅这个弱小的孩子。”那一刻,郁锦永和同伴们眼睛里突然涌出了泪花,“是一种伤心,更是一种生命的震撼!”
郁锦永当时就默默告诉自己说,我们一定要坚强,我们不可以倒下,因为还有太多这样的孩子等着我们的帮助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