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宁波已有93名全国劳模 评选"宽容度"领先全国
稿源: 宁波晚报  | 2010-04-30 13:00:23

  日前,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林萍等17人代表宁波进京受奖。来自市总工会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已有市级劳模1019人,省级劳模513人,全国劳模93人。

  市总工会经济部部长、市劳模协会秘书长沈保卫从事劳模评选工作已超过十年,他告诉记者,社会口碑,已成为劳模评选的一个重要准则。“以前评劳模,对劳动任务的完成情况考察较多,但现在逐渐引进了社会评价部分。”沈保卫说,思想道德、品格德行、社会责任都是其中的一部分,有时评选委员会还会深入到社区,考察候选人的夫妻关系是否融洽、邻里之间是否和睦等。

  评选范围

  从工人到企业家、外来工

  宁波评选劳模的“宽容度”领先全国

  从上世纪50年代全是工人、农民构成,到后来的知识分子、企业家的加入,劳模评选也走过了一段人员“扩容”的道路。沈保卫向记者列了一张宁波市劳模的进程“时间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模的评选范围逐渐向科技工作者扩大,知识分子、教师、医生、科研工作者都纳入了劳动者的范畴,其中还包括了公务员。

  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成为主旋律,为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企业家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被积极显现,“以前的老板都是闷声大发财,但我们需要提倡企业家发挥更多社会责任,承担更多公民义务”,因此,在经济飞速发展的80年代末期,企业家进入了宁波市劳模的评选范畴。

  有意思的是,宁波对企业家劳模的“接受”程度远远领先全国,到2005年,全国劳模里才出现了30名私营企业主的名字,这在当年还引起了极大的社会争议。

  作为一个经济活跃的沿海城市,宁波每年都吸纳了不少的外来务工人员前来工作奋斗,这部分群体也逐渐被重视起来。“2000年后,外来务工人员也纳入了市劳模的评选范围,并且在2004年,有了我们宁波的首个外来工市级劳模。这从全国来说,都是很靠前的了。”沈保卫说,从第一次入选的2人,到2007年的5人,再到今年的9人,外来工在市劳模队伍中的人数越来越多,充分显示了市委、市政府对近400万在甬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的重视。

  评选条件

  从吃苦耐劳到抗击金融危机

  劳模评选见证宁波发展

  当选2010年全国劳模的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如成说,“我做了15年农民,当了多年的工人,然后又经营企业,这次感觉压力很大。”记者从市总工会提供的资料里看到,李如成以企业家身份获推全国劳模的推荐理由一栏写着:“始终坚持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努力打造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使集团能够从容应对危机。”

  无独有偶,同样入选本次全国劳模的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楼国强,在其推荐理由里也被标注为:经过危机洗礼,金田集团以“变革创新”统领发展,实施全方位、深层次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应对“危机”,成为李如成和楼国强两人的获选关键词。

  “劳模评选,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劳模是跟劳动竞赛和生产联系在一起的,超额提前完成计划指标的劳动者就是先进,拼命苦干的‘老黄牛’就是典型。但在新时期,对社会影响、承担当下的经济使命,成为很重要的一个评选标准。”沈保卫说。

  专家点评

  林萍是“精神生产”的劳模

  宁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吴廷玉

  “捐肝救人”的林萍获选劳模,当之无愧。道德模范同时成为劳模,这是新时代注入劳模的新元素、新理念。

  “劳动”本身就是发展的,现在大家都知道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但在早些时候也是只有体力劳动被认可的,到了后期才逐渐发展到脑力劳动者也可当选劳模。道德劳模,就是一种“心力劳动者”。

  我们看到那些道德模范并不是简单成为模范的,他们无不在自己的内心经过了一番较之体力劳动更为紧张、艰苦的奋争。从另一方面看,他们之所以成为劳模,总是因为对社会有突出贡献、重要产出,道德模范的标志就是精神产出。何况在劳模评选条件中也标明了有这样一条。

  马克思早就提出过“精神生产”这一概念,像林萍,就是精神生产领域里的劳模。她的意义和价值,绝不逊于物质生产的劳模,特别是在道德滑坡、需要重塑精神典范的这样一个现实状况下,林萍的符号意义就更大了。

  宁波晚报记者 滕华 通讯员 江浩波

【编辑: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