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信息化改变生活:一部手机,沟通全世界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0-05-06 08:06:01

  从事外贸的周晓波有两个手机号码,24小时开机,“让别人能随时随地找到我。”周晓波自称是通讯技术发展的见证人。

  1982年,余姚泗门镇塘后乡乡长家中出现了一个新鲜玩意——“摇把子”电话。身为乡长儿子的周晓波算是见过世面,在众多乡亲的热切注视下,把电话挂到了乡总机上,再通过那里转接到上海——乡办企业在那里有合作伙伴。“新鲜”过后,这门电话就成了摆设,因为能打到的地方实在少得可怜。过了3年,程控电话取代了手摇电话,周晓波挑了一个好号码:168。10多年间,这个3位数的电话号码拓展至8位数。

  1994年,在余姚一家塑料厂做销售的周晓波狠狠心,花了3万元买了一部如砖头大小的移动手机——当时被人称为“大哥大”。有一次周晓波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看到一个蹦蹦球的样品,直觉告诉他这玩意会“红”,他立即与厂里联系,在电话中就定下生产方案。果然,到了年底,大街小巷都跳起了蹦蹦球。“客户从江苏、福建赶来拿货,谁先打电话,货就给谁。”周晓波每月电话费高达1500元,相当于普通人家两三个月的收入。但便捷的通讯,让他掘得了“第一桶金”。

  从“身份”的象征到“个性”的标志,从用耳朵听到用眼睛看,从人与人的交流到人与世界的沟通……小小手机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通讯技术的发展让人眼花缭乱。”周晓波说,当我还得意于新买来的新潮手机时,转眼间发现别人已经有了功能更多、款式更新颖的手机。昨天手机还是通话的工具,今天它已经身兼多职,拍照、上网、办公……犹如一台多功能小电脑。

  和所有外贸人一样,周晓波如今通过手机互联网寻找商机。以前样品得跋涉千里去外地找,现在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海量信息任你挑选。2008年以后,他从传统产业转入汽车新能源领域,与韩国客商的谈判、下单以及跟踪服务,都是在互联网上一气呵成。

  延伸阅读

  新中国成立之初,宁波全市电话装机数只有2897户,屈指可数的人工电报、电话设备和7条长途线路,是宁波通信业的全部“家当”。1985年,从瑞典引进AXE-10程控电话交换机,拉开了宁波现代化电话通信网建设的序幕。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普通市民对通信的需求如雨后春笋般节节拔高,1994年、1995年,解决“市话装机难”连续两年被列入市政府的实事工程。网络建设加速推进,2009年底,宁波的固定电话用户已有近400万户。

  随着通信网络的完善以及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手机成了独占鳌头的大众移动通信工具。移动电话用户数一直保持着稳固的增长速度,至2009年底已达862万户。

  2009年4月,宁波迈入了第三代通信时代即3G时代,成为继上海等地后,又一个覆盖“3G无线网络”的城市。视频通话、高速无线上网等让宁波市民进一步感受到了“天涯”变“咫尺”的魅力。

  宁波日报记者 包凌雁 秦 羽

【编辑:沈严】